377.造不如买——中夏光刻机夭折始末(下)(2.6合1)(4/7)
文件,翻到其中一页,一边指给张思明看,一边解释:
“可以说,我们不仅研制了光刻机,还把生产光刻机所用的微细加工专用设备都生产出来了。
像是分步重复照相机、铬版精缩机、图形发生器、电子束曝光机这些,都是成套的集成电路前序加工设备,几乎集中了近代最高的光学微细加工、精密机械、测试、自动控制领域上的技术。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家在我们学校成立了微细工程研究所,用来研发微细加工技术和专用设备。
微细加工技术不单是能用在集成电路制造上,在信息学、生物学领域也能用得上。
所以,在我们光刻机项目没了之后,我还能用现有的微细设备开展光盘存储技术的研究……”
徐端颐好像还没忘记他那个光盘项目,说到最后,又绕回了光盘研究上。
张思明有点哭笑不得:
“徐教授,像你们团队这是把光刻机这条产业链都跑通了呀。
你们团队正好是我们元亨需要的人才,我们集团的实力也是摆在这的,那个光盘项目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惹得您老这么念念不忘?”
徐端颐心虚地看了一眼王院长和系主任,没有说话。
系主任知道徐端颐的顾虑,他站出来说了说徐端颐的情况。
原来,此时的水木大学研究经费吃紧,徐端颐刚被砍了一个光刻机项目,想继续研究光盘项目,却申请不到经费。
徐端颐和老婆商量,寻思着贷款搞研究。
然而,到银行贷款需要房产等不动产做抵押,但徐端颐一家住的是学校分配的员工宿舍,哪有什么能抵押出去的“不动产”,所以徐端颐只能在学校内部想办法。
无奈之下,徐端颐只好求爹爹告奶奶地在学校找其他项目负责人借钱,最后,好不容易,经学校的财务处协调,徐端颐从科研处借到了60万的贷款,这笔钱是必须要还的。
徐端颐两口子属于高工资,徐端颐在水木的工资是每个月800元,老婆是医生,一个月500元,但和这60万贷款比起来就是毛毛雨了,一旦徐端颐研发失败,家里还都还不起。
张思明听完后,豪气地小手一挥:“徐教授,这好办。我听系主任说,你这光盘项目反正还没开始。正好你把贷款申请取消,到我们元亨来,不就行了?”
徐端颐又看了一眼王院长,发现王院长没有不悦的神色,才颇为拘谨地说道:“我和团队成员都是学校的人,我们都要服从学校的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