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造不如买——中夏光刻机夭折始末(下)(2.6合1)(3/7)
相信,只要给我们时间和经费,我们一定能追上。
只是,我们一直在国内,没有什么机会到外面去学习交流,也不知道现在的国际最高水准是什么样子,有没有厂商做出了线设备。
单是这样闭门造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广阔,实在是不敢妄言一定能做到最先进的水平。
不过,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们团队的研发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我们不怕吃苦,特别能克服困难。
我们团队研究光刻机的条件很艰苦,完全是从零开始,当时国内没有任何研发光刻机的经验给我们借鉴,成员们也都没做过光刻机,都是凭着各自专业内的知识和经验,一边学,一边干。
我们都是拿着死工资,没有一分钱的奖金,也没有加班费,但所有成员都有很强的奉献精神,主动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苦干。
除了缺乏技术和经验,我们还缺设备。
可以说,用来造光刻机的高端设备和精密仪器,我们都没有,外国全都不卖给我们,国内也不能生产。”
“那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我们只能自己设计,再自己制造。”
“啊,我虽然不是很懂技术,但我知道光刻机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器,精度很高,用到的设备也很多,像是什么特殊气体啊、激光啊、光学仪器啊之类的,这些都要你们自己造吗?”
“对,我们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举几个例子:
为了解决第一代光刻机的‘超高精度测量定位’这个问题,必须采用一种叫作‘工业用数字式激光干涉仪’做平面坐标精密定位控制系统,像这个干涉仪就属于尖端技术产品,国内生产不了,但又非得用不可,我们只能自己制造。
我们先研制这种干涉仪用的可稳频的氦-氖气体激光器,然后一步步地做精密导轨、丝杠、滚珠、步进电机、数字控制用的计算机、光学系统、大孔径的投影物镜等,这些器件都是我们团队成员自己研制的。
我们先画出图纸来,检查好设计没问题后,再一个螺帽、一个螺母地在车间里打样,合格了以后再在学校精密仪器系的工厂规模生产。
在我们做第二代光刻机的时候,当时这种分步投影光刻机在国外也还处于研究阶段。
我们靠着自主研发,独立研究出了气动自动调焦技术、暗场同轴自动对准技术、亚微米级大视场投影光刻物镜设计等一系列技术,这些研究都处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说话间,徐端颐从抽屉里拿出一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