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纸张上的文明(三)(3/5)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的博大胸襟。
是白居易 “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坚韧顽强。
是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冲天……】
汉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好诗!有志气!”刘彻听到这诗就是眼前一亮,这般有志气的男儿,也不知生在哪个朝代,这合该是他大汉的子民啊!
唐朝
“一蓑烟雨任平生!”李世民叹息:“这般豁达之人,恨朕不能与其相见啊!”
此时的杜甫还是啃爹的豪气小青年,写的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一挂的,看着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颇有些摸不着头脑,原来他长大后是个这么了不起的人吗?
无独有偶,另一边的李清照也在看着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深思,自己长大居然是这种调调的?
不过也还不错的样子,不愧是我!
【随着词语、韵律、格式的发展,古代的文章就开始往冗词赘句上发展了,朱元璋时,茹太素上书的奏折一万七千字,结果重点只有五百字,气得朱元璋直接给了他三十大板。
大臣们咬文嚼字好像很是高大上的样子,但当时的学子是真的苦,毕竟宋往后的语言习惯其实已经逐渐开始往白话发展了。
要知道,皇帝们都会说一些白话词汇了,像是赵匡胤面对下属求职时说的是“此官司职甚难做?依样画葫芦,且做且做”
还有咱老朱的圣旨,有兴趣的朋友真的可以去看一眼,那写的叫一个随意!
还有康熙现存的奏折出现了像是“知道了”“再打听”“可笑”这样现代还在使用的白话词汇。】
明朝
“那些人就是装模作样!”朱元璋想起这件事就气的慌,五百个字就能说明白的事,居然写了那么多字!
他明明就说过了!“许陈事实,不许繁文,若过者罪之”!
结果呢?这些人就是给他整这个死出!偏偏这位茹太素还是个不错的臣子,他不能真把人打死!
【不但如此,造纸术也推动了古代的剧作和小说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元曲和四大名着。
四大名着的影响力大家是知道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