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时空错乱(3/5)
可能为了提高水晶纯度,还需要利用某些工艺,把杂质集中,滤掉。水晶脆硬,晶体析出过程会比较迅速,所以战国水晶杯的朴素也是受工艺方法所限吧。”
我听得下巴都要掉了。
我去,这得什么水平的工艺能力才能做到,忍不住插嘴说:“秦博,二氧化硅熔点都快700摄氏度了。几千年前如何做到”
秦博继续说:“我们现在不理解,并不代表那时没有可能。
在特斯拉前,我们也不知道电能有这么多用途。
在冯诺依曼前,我们也不知道计算机会给社会带来这么大的改变。
《拾遗记》记载过一种火齐镜“广三尺,阇中视物如昼;向镜语,则镜中影应声而答”。
据说是能照出千里之外人影的镜子,还可以和镜中人对话。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看这个故事,这可能是一部视频电话,或者人机对话的类似电脑的装置。”
我默默两手比和了个“强”的手势送给秦博。
萨沙说:“老大给我划出这大块区域的时候,我仔细搜过卫星地图,发现个有意思的地方。”
萨沙故意停顿了下看我,就知道我会迫不及待追问:“快说快说,发现什么了”
为方便给我解释,萨沙打开电子地图,卫星版的那种,说:“从我们现在所在位置向西一点,也在北纬30度附近。看见没有,这里,有个巨大的叉叉型标志。”
他将那块区域放大,我往他指的地方看去,果然有山脉突兀地耸起形成巨大的叉叉标志。
这块山脉的地质主要为花岗岩,山峰陡峭,植被比较稀少,呈现灰黄色,与周围沉积岩形成的较平缓山脉和苍翠植被相比有明显区分。
我好奇得问:“这是哪”萨沙继续放大,我看到了,这是某著名风景区。
萨沙接着说:“之前我在想,为什么这里会有个叉叉呢
后来发现叉叉的北方正是凌家滩遗址。而我们所在的这个区域向东,有良渚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正好这些遗址存在的年代都在距今五六千年前。
从叉叉往北到凌家滩遗址的直线距离和叉叉向东到良渚古城的直线距离差不多,它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于是我又在周边继续找,才确定下来现在这个位置。如果它们之间有联系,我们现在所处的这里可能是一个类似中转站的地方。
自古交通枢纽总是最繁华的,会有些稀奇玩意儿。”
现在听到的东西颠覆了我从小学到大的知识体系,我觉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