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强虏灰飞烟灭14(3/4)
紧接着,清军人马开始全线逃散。吴三桂与洪承畴率领着关宁军,也马不停蹄地尾随多尔衮,一路向北而去。
当清军不再抵抗,联军更是士气大振,白起连发号令,所有人马冲将上去,追歼逃敌,不得怠慢,哪个敢停滞不前,任意逗留,当场斩首。
于是黄河以北的大地上,出现了极为惨烈壮观的一幕,数十万人马你逃我追,片刻不停,烟尘滚滚,遮天盖地,飞沙走石,风声鹤唳。到处是两军人马在逃亡与追杀,方圆数十里的地面上,不时有清军落入联军包围,双方冲突,嘶咬在一起,联军如同追猎的杀手,而清军则像困兽一般,也极为凶恶,每每追及一部分清军,联军要想将之绞杀,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有时候甚至死的人还要多于清军。
白起一边指挥着人马追赶逃敌,一边仔细观察着清军的反应。他发现这些清军确实厉害,即使在逃亡的过程中,也没有怕死的表现。一旦被围或被追及,立刻翻身投入战斗,红着眼睛与联军厮杀,直战到最后倒地而死,也绝不投降。
面对着这样的敌人,白起心头升起了一股侥幸的感觉。
如果不是多尔衮主动前来袭击联军,又将人马分开,给了自己机会的话,这一仗岂能如此顺利取胜?一旦清军和关宁军抱成一团,据营而守,将联军挡住,然后派人马袭击联军粮道的话,用不了几天,联军的粮草就会断绝,这一战的结果可能就会改写。
白起是一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当年长平之战,他活埋了赵军四十万人之后,立刻向当时的秦王提出,要一鼓作气,攻下赵国都城邯郸。如果秦王没有听信范雎的建议,而是同意了白起的主意,那么赵国很可能就会成为第一个灭亡的大国。
而此时白起是幸运的,因为他出征之时,秦王曾经当面说过,一切战事不要奏报,全由他作主。这位秦王是个明智的君主,敢于放权,让他放手去干。所以白起可以无所顾忌,一切为了取胜,任何y招,险招,都可以放心使用。
此时白起见清军撤走,心头冷笑,传令人马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杀死每一个被追上的清兵。
这个时候,活捉是没有意义的。活捉一个敌军,便要有两个联军士兵来看守。这样会大大减弱联军的军力。而且白起的脾气便是杀人不眨眼,四十万降兵都可以一天活埋掉,何况战场上那些不肯缴械的敌人。
杀了才是最干净的。
其实这一令对于那些已经杀红了眼睛的联军是没有多少作用的,他们面对蛮族人,丝毫没有让其活下来的意思,就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