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强虏灰飞烟灭14(2/4)
崇焕作战时,打过两次败仗之外,几乎是百战百胜。他们从塞外冲到北京附近,攻城掠地,劫夺人口和财产,如入无人之境,还夺下了整个辽东,自然不会将汉人军队放在眼里。
但是多尔衮却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这一战,居然如此不利,首先他没有想到秦军会如此顽强,两万多人马在白起的指挥之下,顶住了他六万大军的围攻,没有崩溃,其次,不光是他,就连洪承畴和吴三桂也认为,这回的联军虽然人马众多,却只不过是乌合之众,各支人马之间,离心离德,不会形成凝聚力。这样的人马打起仗来,一定会调动不灵,相互之间没有呼应。
可是真打起来,清军这才发现,联军当中以秦军为首,各支人马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而且白起调度有方,各军也都听他的号令。哪里像一群乌合之众的表现?
之所以联军会有如此战斗精神,其根源便是白起指挥的秦军,一直在给各军做着表率。他率先渡河,已经令各军很是佩服,方才又以孤军,拖住了清军的主力,使清军失去了机动能力。这此做法,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不得不服。
有了这样的统帅,各军才心甘情愿被他指挥。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汉人的同仇敌忾之心。清军作为蛮族,自然不得人心,而中原的各支人马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过节,但是却都把清军视为自己的敌人而非盟友。因此清军虽然厉害,却是孤军深入。没有后方,没有根基。
白起就是看准了这一点,这才猛冲猛打,不给清军以立足之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联军冲进清军大营,战况开始变得极不利于清军,因为大顺军当中很多人马还没有死命拼杀过,算是生力军,杀上来的时候生龙活虎,气势汹汹。而清军已经连续作战,体力不支了。
洪承畴远远地瞧着,眉头越皱越紧,他看得出来,清军已经渐渐支持不住,再打下去,损失越来越大,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在多尔衮身边轻声道“王爷,这样打下去不成啊,我们该放弃大营,向北京撤退。”
多尔衮咬着牙,板着脸,不发一言。他知道,只要撤退令一下,这一场战就算彻底败了,日后见了皇太极,如何交代?
但他更清楚,此时如果不撤军,一旦被联军包围,必定损伤惨重,到时候更无法向皇太极交代。此时无论怎么权衡利弊,也要先尽可能保住人马。
于是多尔衮只得下令,全线撤退,向北方夺路而走。
此令一下,三千铁骑卫队护着多尔衮,穿营而过,向北京方向逃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