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集 奉灵伐敌(6/12)
图谋,杀死于桓等五人,赦免莫题等七姓。其部众但因恐惧内乱而往依贺兰部,借阴山作屏障以为防守。
魏王亲引兵往征,复派安同为使,向后燕求援。
燕王慕容垂欣然同意,使子慕容麟率兵五万前往支援。安同拜谢,引燕军向盛乐而来。
登国元年十月,拓跋咄窟引十万叛军逼近盛乐城。
因魏王引兵在外,城内部众惶恐不安,急遣使往贺兰部大营,向魏王告急。
慕容麟后燕援军尚未赶到,于是遣安同先回盛乐城,令魏人知燕军已将到达,以稳定城中人心。拓跋珪亦闻报从贺兰部回军,与慕容麟来援之军碰个正着。
于是会合燕军,在高柳列阵迎击叛军,一战而大败拓跋窟咄。
窟咄带领残兵西逃,前往依附铁弗部,却被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所杀。拓跋珪随后追来,接收窟咄部众,由此平定叛乱,犒赏后燕援军,再三向慕容麟致谢,厚赠珠宝使归。
十二月,后燕皇帝慕容垂加拓跋珪西单于之号,封上谷王,拓跋珪坚辞不受。
二年六月,拓跋珪在马邑南亲征刘显,追至弥泽,大败其军。刘显单枪匹马向南,投奔西燕王慕容永。拓跋珪由此称霸大漠南北,年仅十六岁。
因十五岁被举为王,两年间平定内乱,此后便开始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开疆拓土。
登国三年,拓跋珪大破库草奚等部;次年,大破高车等部;登国五年,又西征高车袁纥部,并在鹿浑海大胜,俘获人口及牲畜共计二十多万。不久更联同慕容麟所率后燕军进攻贺兰部、纥突邻部及纥奚部,纥奚部向北魏请降。
贺兰部遭铁弗部攻击,帝舅贺讷向北魏投降求援,拓跋珪领兵救援,击退刘卫辰之子直力鞮大军,并将贺讷等人迁至东界。
拓跋珪进击高车,诸部皆望风而降,唯独柔然不降,其王缊纥提且引兵来寇朔方。
画外音:柔然因以游牧为主,兼好剽掠,故向为中原朝廷仇视,常加以蔑称,呼其为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泛称之为匈奴、鬼方。柔然名号始于其首领车鹿会自称,而蠕蠕之名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认为柔然智力低下,只靠武力不用计谋,故嘲讽其为蠕虫。柔然一词谓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谓含有“礼义、法则”之义,阿尔泰语谓之异国人,或是“艾草”代指。关于柔然人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致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柔然最鼎盛时约在公元五世纪初,其势力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东南与西拉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