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好像少了点东西(2/6)
来到咸阳办理我的丧事把我埋了吧。
令人唏嘘的是,在这个时代,寻常人家的父亲年老的时候,都会事先自己的儿子,他要葬在那一片山坡上。家里人一起严肃的讨论这件事,然后执行。
可怜的嬴政,他作为皇帝没有机会享受寻常家庭的温暖。他甚至没有机会和自己的儿子谈论这些事,一是不必要,二是秦始皇晚年厌恶周围人谈论"死"字、
而且他的墓坑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都不用告诉儿子自己要埋在哪里。
言归正传,这份遗嘱内容非常简单,但意义重大。
第一,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的事情已经有蒙毅当时代为办理了,嬴政又把兵马交给蒙恬,可见嬴政对蒙氏兄弟的器重。但这实际上是给扶苏铺路的最关键一步。
透过历史错综复杂的脉络,最终会发现,秦始皇嬴政似乎从一开始就有意重用这对兄弟为他的儿子铺路。
将原本是文吏的蒙恬提拔,赶在征伐楚国的大战上让他前去带兵立功,一切都是为了磨炼这个年轻人。
当然,最后嬴政成功了。蒙氏兄弟都很杰出。
当然,这件事的实质其实是嬴政在努力承接前六代君王英明作为,他要做好上一代对下一代做出的政治遗产交接。
也就是说,嬴政传位给扶苏,不是单纯写了一道诏书完事,他实际上是做了一系列的清理整顿,最后选了一对可靠的兄弟俩辅佐扶苏,以让他顺利地继承自己的权力,继承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业所奠基的威信,继承他至高无上的皇帝尊号,继承他独一无二的皇帝只位。
而现在,我们的扶苏,他选择了武力夺取政权,这就意味着,扶苏放弃了通过等待嬴政主动做出政权交接这些事来得到权力。
这个过程之中,风险被加大数倍,甚至数十倍。
不过这个重大的问题,在过去十几年里,扶苏已经解决了。他背后有那么多势力和权力集团,足够为他分散风险;他奠基了天底下最好的民声,贤能,爱惜民力,这足够帮助他堵住悠悠众口。
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扶苏过去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帮助他完成政权的交接。让他一旦继位,手中的权力立刻变现!
秦二世就是秦二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是眼下,就是扶苏现在正
在头疼的现实问题——返回咸阳动武继位的理由,还是和嬴政的诏书有关。
要知道,扶苏现在的处境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