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砺戈秣马(07~08)(3/3)
再是严重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在淡季中适量安排恢复生产。
梳理轻重缓急,编写、落实、确定下一期《特技小刊》的全部内容,是当下重中之重的一环,否则其它诸般事宜将会出现渠成无水或水到渠未成的混乱局面。在新的宣传资料定稿、报备——办理出刊手续之前,与校方的关系必须有一个结果。如果下期宣传资料一旦出刊,新上培训项目就成既定事实,没有任何商讨余地。这种单方确定项目的行为,未免显得有点目中无人。
撰写时评文章的难度相对最大,以往的酝酿、创作过程都很从容,普遍数月时间才完成,主要是反反复复,无限次地修改、完善耗时最多。料想本次也别无他途,只能是修改、修改再修改!
时评文章的初稿完成,找人参谋普遍给予高度赞誉,接下来只能遵循不断修改和完善。技术资料邮购业务单纯,整个过程所需人力财力不大,盈利空间较大。在上一期宣传资料中,无论是邮购资料的数量,还是专栏的版面占比,都是尤嫌不足——分量不够。下期完全照搬、重复上期的内容,实在是一种重大缺失感。如果能够将种类增加到百种则较为理想,这就意味着要在原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二的种类,依靠现有条件,欲在有限时间内独立开发完善如此数量的技术资料完全没可能。以较小代价引进数十种/项技术资料,却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其中,与同行相互交换技术资料,应该是代价最小、最有可能的捷径
某研究所在报刊大篇幅刊载出售各类技术资料的广告,重刊频率很高,这在此前是很少看到的。仔细想想,邮购技术资料业务简单,对经营者而言利润丰厚,对购买者而言,类比参加面函授培训的成本是微不足道,彼此一拍即合。大篇幅高频率地广告投入,给人一种庞大气势的感觉。若没有乐观收益,任谁都不可能这样做。也许,这种市场需求,正在一定程度左右着市场发展趋势。别人能够拥有的技术资料种类多达数百种,可自己连百种都凑不出来,这悬殊确实不小。该研究所还在征集通信录名册,每万名通信录名册一千元。是啊,自己也可以通过征集通信录名册(一些培训机构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名),继而多印刷几万甚至十万份的《特技小刊》,所能够创造的价值将非比寻常,是个不容小觑的扩张途径。数百种技术资料从何而来,需要多少代价庶盶久久揣摩各种各样的途径和可能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