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第章 铜山将崩(2/5)
俞代露出了满意的神色“我预备在冬选的时候后上书朝廷,给你个散官,到时就看你如何行事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萧正道明白在担任幕职的同时兼散官、检校官意味着他身为都督心腹的地位落实了,也意味着他在帝京、在朝廷、在大齐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了全新的身份,萧正道奇怪自己竟然毫无感觉,但此刻他没有多想,只答了一声“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回到住处,萧正道做在案前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动作,与虎谋皮走一步想十步也不为过,更何况冬选之后下手不等于在这之前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他想了想,饱蘸浓墨在纸上写下了“冬选”二字,俞代要重提国本一事,缺口不是端王就是信王,特意提到冬选那就只能是这一位了,他又在纸上写下了信王——不行,这虽然也是个方法,但能成与否全看皇帝的想法,不是他能把握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萧正道皱了皱眉头,又提笔写了两个字“德王”,德王是今上最信任的幼弟,也是宗室活着的人中血缘与皇帝最近的一个,再加上有军功傍身,在朝中素来有威望,煦兴六年信王加冠,有传闻说皇帝有意让他做加冠礼的大宾,却被他谢绝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看来德王如果不是想独善其身就是暗地里支持端王,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他已经拒绝了皇帝一次,同一件事很难拒绝第二次,只要能推着他动一动,局势就打开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不过,麻烦是端王那边不会毫无作为。萧正道在“德王”下面写了“昆山顾氏”四字,这是一个可以比肩山东三姓的大族,虽然世居江南,影响力却不输给任何一个世家,皇后所出的吴越房这一支更是有着“一门五宰相”“父子公卿,兄弟尚书”的美誉,人脉之广不可小觑,即使以德王在宗室中的分量也是不够与之抗衡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那么,他一个小小的荆南节度使判官,怎样做才能把一位一品亲王推入夺嫡的漩涡之中,同时拖住一个堪称庞然大物的家族并一丝痕迹也不露?萧正道正要提笔再写,忽然听到了外面的什么声音,是那个看门的姓卢的老苍头,遂自然地拿起一张新纸盖在上面,随手练起了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