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第章 铜山将崩(1/5)
转机在九月的某一天悄悄来临,萧正道在没日没夜的校场生活中已经忘却了时间,只是大概记得那天的光景。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你要的时机永远不会自己到来”俞代在下达命令时始终带着不可置疑的口吻“说说你打算从哪里入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萧正道稽首而拜,选择单刀直入“国本。”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在难得清闲的这段时间里,他其实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挑起国本之争来搅乱局势,是目前最隐蔽且易于得手的做法。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一来,从煦兴二年起朝中年年有人请立太子,几乎成为惯例,今年不太可能没人发声,问题只在于由谁挑起。第一年皇帝没有表态,将五子、六子、七子一道封了王,第二年借口六子恒王早夭对皇后大加贬斥,趁机左迁了数位建议立储的大臣,第三年直接说“皇子年幼,资质不明”仿佛自己根本没有嫡子,第四年整个御史台一同上表,才松口准七子端王入秘书省小学读书,却赶上了萧氏的谋反案,最终没能确定名分,皇帝还在次年为信王加了冠,如今国本一事两边都已经退无可退,僵局已成,打破时才方便浑水摸鱼。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二来争夺太子之位的各方势力太复杂了,端王虽然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母族却不合上意,这正是他至今不能被立为太子的根本原因,今上践阼二十六年了,禁军和宦官都牢牢地握在手里,宗室和外戚却一直扶不起来,根本无法与世家抗衡,更不用说地方上还有节度使一直虎视眈眈,皇帝格外重视信王,无非是因为赵德妃之母是沂国大长公主,又与戚族徐家有姻亲关系罢了,世家一日不能收复,皇帝一日不能放弃信王,这个矛盾注定是死结,把它挑破了才轮到节度使渔利。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皇帝想拖,他们要破局就不能给他这个机会。萧正道不相信俞代会想不到,但既然他要披着忠臣的外衣,那恶人就由自己来做好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果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