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章 计算机与互联网与户籍编号(3/24)
普通用户在电脑和手机上看到的IPv4地址,是类似192.168.1.255的格式。
看上去似乎是四组三位数字,但每一组数字的范围都是0到255,255以上的数字打不出来。
因为实际上是从二进制翻译过来的数字,实际范围是二进制下的00000000到11111111。
这样每一组都是一个八位的二进制数,数字容量就是2的8次幂,总共就是256个。
总共四组八位二进制数,总容量就是2的32次幂,地址总数不到43亿。
这个容量,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早期,当然是绰绰有余的。
早期计算机数量太少了,而且主要是各大国家实验室,各大高校的实验室中的大型设备。
当时的研究人员根本想象不到,这将近四十三亿地址能用完。
那意味着全世界有四十三亿台计算机。
就算是到了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这个地址池的容量仍然不算特别的紧张。
当初的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想象留留足了空间。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这个地址池的容量就不太够用了。
因为全世界有几十亿台手机,每个手机都要一个占用一个地址。
这些手机就能把地址池直接耗光了。
况且这个地址容量的分配是不均衡的,早期参与互联网建设的机构,直接占用了绝大部分地址段。
后发国家的互联网建设起来之后,就没有足够的地址可以用了。
第2/2页)
不得不整出了共享的可变的IP地址,同时给末端网络增加网络层级,让一片区域内的用户变成一个大型局域网。
让几百甚至几千家用户共用一个公网地址。
当移动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张,特别是物联网也开始兴起的时候,共享的IP地址也变得捉襟见肘了。
关键是因为没有固定的互联网地址,很多典型的互联网技术难以简单的应用。
固定的IP地址也成了只能租赁使用的特殊商品。
所以业内有很多人推动升级版本的IPv6,将地址容量增加到了六十四位十六进制数,实际上是128位八进制数。
理论上拥有3.4×10^38亿个网络地址。
但是IPv4持续存在了十几年,在整个行业内形成了异常的顽固使用惯性。
同时还有既得利益者群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