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6/10)
以有人说,大乘菩萨的性格,所以这个人是不是适合修大乘佛法,看性格就知道。
最适合修大乘法的性格——调柔清净。
生死凡夫就是很杂染,内心有很多的烦恼,虽然调柔但是杂染那没有用。
二乘人当然很清静,但是二乘人的清净你发觉他是对立的,他不调柔。为什么?因为二乘佛法的空性,他是不能随缘的,二乘人观一切法空,他没有随缘意。
菩萨一切法空,他虽然不变但是他有随缘意,空性中有随缘,所以他清净中又带调柔,调柔中又带清净。
在《华严经》里面,最有代表性的菩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他的名称就知道了,什么叫普照呢,体性同遍曰普,菩萨的内心安住一切法空,没有我相人相的对立,平等,但是他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产生贤,随缘成德谓之贤,他能够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他不否定当下的假名假相假用,利用当下的因缘来历练,来积功累德,历事练心。
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整个菩萨的修学永远是远离两边的,比方说:
一、你现在的心很沉闷,那你就要修假观,所以你一个人要善调其心,你心很沉闷了,又修空观更沉闷了,你要想想,唉,诸佛菩萨的功德庄严,娑婆世界的过失,从这个因缘的假相,娑婆世界的杂染相,极乐世界的功德相,来启发你的好乐心。
二、你的心已经很躁动了,那么你要多修空观,观察极乐世界的功德,其实是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的,那么娑婆世界的杂染相,也本来没有的,就把心慢慢的沉静下来。
总而言之你太过于主动,你就用空观调伏一下,有时候我们的心会比较主动,但是过分的主动就变成躁动,但过分的沉闷也不行,到时候,就像《大乘起信论》一个菩萨经常观空观,空观的力量太强,会产生两种过失,第一个不乐修善,不好乐修善,那个地方很多的义工要做,你不想去,忘失大悲,对众生的痛苦没有感觉,那你到这个程度你就知道,哦,我空观太强了,用假观来调伏一下,总而言之,菩萨经常用中道的智慧来善调其心,使令自己远离两边顺入中道,这是这一句话的意思。菩萨的一个调心的目标。
戊二、并销次第
前面是它的一个目标,这个地方讲它的过程,那么它的过程消除是一个什么样的修学次第呢?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这五阴的根元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