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西北高楼(1/4)
洛阳,西北,百尺楼。
“如天之门在西北,升天之人,宜从昆仑上。”刘晔凭借记忆吟诵出了这句话后,继续对凭栏远望的皇帝说道:“昔日先帝在北宫中读了王仲任的这句话后,便在洛阳西北督造了这一百尺楼,还曾想在此楼外扩充出一座小城来。”
曹睿若有所思般问道:“昔日武帝在邺城下令筑铜雀台时也选在西北,先帝又在洛阳西北筑楼,难不成说武帝也读过王仲任的书?”
所谓王仲任,说的就是大约生活在后汉光武帝、明帝时期的学者王充。
王充此人所著的《论衡》一书,若从后世的角度来说,算是的一本关于无神论的著作。但在与王充同时代的人们眼中看来,此书倒像是一个专门与汉儒作对、批判谶纬与当时杂糅今古文经学的大作《白虎通义》的异端一般。
刘晔笑道:“武帝旁事臣不知情,但此事臣还是略知一二的。”
“故司徒王景兴曾在会稽任太守,在彼处就读过此书。蔡伯喈读过此书之后,常常以之为奇书。臣虽未亲眼见过此书,但王景兴将此书进献给武帝和先帝,臣却是知道的。”
曹睿点了点头:“这倒是也和立场有关了。武帝崛起与经学无关,而那些信奉谶纬的所谓‘名士’,却又有许多在河北袁氏帐下效力。不仅武帝,先帝和朕都是不信谶纬、不信这种古文灾异之言的。”
刘晔笑道:“此书或在禁中,臣不在陛下身边当值了,陛下可以令侍中去藏书之处寻。”
“罢了。”曹睿微微摇头:“朕现在读书之时,往往都是了解大论、究其义理,具体细节朕也没那么时间去看。既然故王司徒家中藏有此书,王子雍肯定是读过的。”
“朕准备过两日找个时机,去王肃家中探望一番,到时听他讲解即可。”
“陛下圣明。”刘晔回了一句,心中却在小心翼翼的琢磨起来了。
王景兴是什么时候薨的来着?
大约是太和二年夏季,彼时陛下应在关西领兵征蜀。洛阳人尽皆知王肃与郑学不对付,他的学说这两年中也被称为王学,在洛中一时风头正盛。
若按照郑学的说法,所谓守孝三年,实际上就是守满二十七个月。而按照王肃本人的说法,那便是二十五个月,与郑学并不相同。
王肃既然有了这种论断,在他自己守丧的这种大事上,也定要按着二十五个月、也就是两年零一个月的服丧期来定。
现在王肃出了守孝期了?应该在今年下半年就出了。但彼时陛下正在许昌忙于荆州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