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富可抵国(5/9)
之处。
钟探花接着分析一通形势,鼓舞士气。后从匣中拿出,他半个月前已写好奏折,且已签名,押好官印的。他朗朗的说:“同僚兄弟们,为国家为百姓为皇上,到了咱们该出手的时候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上奏失败,我们也要做青史留名的忠臣!请传阅,同意我奏折观点的请签名,我们一起联名上奏!”
现场鸦雀无声。
认真传阅,只见钟探花奏折写中山国头号大贪污犯是吏部尚书杜永万,接着写的是副丞相、兵部尚书、管钱的御史,还有紧挨皇城的两个知府,全是一品大员。
这六人为首的。二十多年来串通一气,把持朝政。
并且,钟探花指证的罪责有证据支持,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在什么建设项目上为谁买官卖官上,在什么场合举办寿宴的小孩宴会上,具体收贿事实云云。
传阅完毕。片刻,全场拍巴掌。
“证据充分,罪名成立!再不严惩贪污,国家将亡,人民遭殃!我们苦读十年寒窗苦,不就是为了今天吗?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为国家为百姓为皇上着想,探花您是我们的带头大哥,我们以身家性命做抵押,豁出去了,跟定了……”
这些小兄弟一边签名,一边情绪激动的说。
名签完了,递折子吧。
这递上奏的折子,从古到今是有讲究的,一般百姓与普通官员是递不上去的。
弄不好,走漏口风,牵涉利益集团和当事人,他们会杀人灭口的。
再说,早朝已过,即使早朝在,这天大的事,在早朝上七嘴八舌,这不乱成一锅粥吗?
中山国是小国。钟探花按级别朝廷仅配一匹马乘骑,那几个小兄弟,马与轿子压根儿没有,然乌纱帽却赐了一顶。
他们决定步行。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过市,把奏折直接送到丞相王登榜案上。
王登榜一看,好!
这些少壮派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正合吾意。
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惜被这几个人长时间架空了,受排挤仅是个摆设,他心早觉得憋得慌。天大机密,国之要事,他岂敢怠慢?
于是,他乘八人抬的大轿,晃晃悠悠来到皇宫前,守卫不敢拦他,便把钟探花等六人联名的折子,直接又送到皇上那英面前。
那皇上一看此奏折,乐得笑了起来。这帮臣子们还算识趣,懂朕的心思,这下可好了,师出有名!
他运筹帷幄,缜密细致,且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立即招兵马大元帅吴大伟进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