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考古学的出现(3/4)
。
王文龙只能硬着头皮说“这是一首旧作,刚才也是兴之所致脱口而出,下阙没有写完,不若请后人来补全。”
众人听王文龙一番解释这才将信将疑,毕竟这篇词虽然只有一阙半,但却极为精彩,若是能写完肯定是篇名作,大家以为王文龙不可能自己放弃留名的机会。
正在这时,袁宏道也端着酒杯走来,他笑着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兴致如此之高”
胡应麟指着王文龙抱怨“建阳吟了一首贺新郎极为精彩,却只出了一阙半,叫人胸中如猫挠一般。”
“说来听听。”袁宏道瞬间感兴趣。
冯梦龙念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一阙半的词念完袁宏道直接陷入沉思,连接下去的话都忘了,嘴中喃喃不断,似乎想要把剩下的小半阕给补足。
不光是他,在场一众颇有文采的名士都悄悄尝试。
但是随着袁宏道和胡应麟两个文坛领袖很快都陷入苦思,其余众人也是挠头不已。
初看之下这事情似乎简单,但很快大家都发觉想用自己的才华去包王文龙的这一阙半的诗词,就像是用拇指大小的面皮去包一个拳头大小的饺子根本包不住。
贺新郎词牌有自己的体例,给他们剩下来的字数只剩七句,他们想要用短短几句的剩余字数把上阙的内容总结下来,但却不尽人意,就算强行总结也是狗尾续貂。
看着他们愁眉苦脸,王文龙却毫不意外。
原词上阕跳入人类历史,从文明开化之初写人类的斗争拼搏,下阕则是一下跳出,按照诗词的规矩,下阕应该要站在宏观维度对人类历史中的斗争做评论。
但这需要胜过这个时代的历史视野和社会学知识,以此时人的眼界,根本没有能力完整评论。历史观之间的差距,不是文采可以补足的。
不过在场诸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本质,拼命填词半天之后都是默然,只能看着这未写完的诗词兴叹。
最后袁宏道颇为难受,抱怨说道“建阳怎可做这顾头不顾尾之事”
王文龙笑笑表示无可奈何。
东园聚会进行了两天,一些人得知了董其昌在殷墟的伟业,于是结伴去往殷墟,还有一些人因为琐事各自回乡,留下来的人则继续在东园筹备文会集会。
几天之后王文龙第一次参加了吴山社的文会。
今天文会的讨论内容是戏曲和。
东园地方广大,既然是名士集会自然也就不能局限于亭台楼阁,徐树丕直接领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