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国子求学前篇(2/7)
有时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侯胜北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上个月,南豫州刺史、安西将军沈泰投奔了北齐。
要是侯胜北知道了这个消息,多半会说:”看吧,我早就说他是献主求进的反复小人。”
可巧的是,北齐的北豫州刺史,驸马都尉,镇守荥阳也就是虎牢关的司马消难,因为和妻子关系不睦,投奔了北周。
两个豫州刺史你来我去的。
侯胜北心想,司马消难娶的北齐公主要么很丑要么很凶。如果是像萧妙淽这样的公主,怎么会夫妻关系不睦呢。
……
这几个月,他专注于求学,在各方面最为顶尖的名师指导下,学识突飞猛进般的增长,开拓了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视野。
五经者,《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国子学的一把手,祭酒周弘正除了儒学,尤为擅长《周易》。
周弘正十岁就通《老子》、《周易》,十五岁召补国子生,就能够在国子学开讲《周易》。
春季入学、冬季就敢参加博士的选拔考试,真是天才。
当时的国子博士表示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
周弘正免试,直接当了太学博士之后,累迁升为国子博士。
梁武帝在城西立士林馆,周弘正讲授,听者倾遍朝野。
周弘正与受业诸生清河张讥等三百一十二人注解《乾》、《坤》、《文言》及《二系》,乃是一件文坛盛事。
周弘正著作等身,《周易讲疏》十六卷,《论语疏》十一卷,《庄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经疏》两卷,《集》二十卷,流行于世。
如今年过花甲,研究了足足五十年的《周易》,水平之高不是常人能够想象。
……
周弘正说自己在大同末年,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战乱的来临,那时他就和弟弟周弘让说:”国家厄运,数年当有兵起,吾与汝不知何所逃之。”
等到十年多以前,梁武帝接纳侯景时,周弘正又和弟弟说:”乱阶此矣。”
侯胜北有些怀疑这段故事的真假,你和自己弟弟说的话,还不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不过江陵陷落时,周弘正能够遁围而出,逃回建康,说不定真有点未卜先知的能耐。
不论故事真假,周老先生讲授的《易》,还是很有意思的。
《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