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四正六隅 十面张网(2/6)
密,臣以为当让杨嗣昌亲自为陛下讲解。”
“此人天分极高,是一个可造之材。”
对杨嗣昌极是称赞,话里话外有把他拉进枢密院的意思。
他能听到杨嗣昌这个构想,事实上也和杨嗣昌意图加入枢密院有关
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朝野上下都认为,应该设立政务院和枢密院。
甚至黄宗羲等学生还高喊着恢复丞相制度,认为大明之所以没能治理好,自太祖高皇帝罢丞相始。
这些学生对报纸这个新事物的适应能力更强,发出的声音很大,影响到很多官员。
可以说,现在若举行廷议。政务院和枢密院设立的事情,毫无疑问会通过。只是朱由检还没有确定朝廷的上层架构,之前一直在犹豫。
如今朝鲜那边的奏疏传来,他心中的犹豫也消失了,已经决定对朝廷的整体架构进行大调整,设立政务院和枢密院
无论是对付建虏还是处理海外事务,都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
大明现在的衙门,已无力应对这些。
心里面的想法,朱由检还没有对朝臣说出,此时他问袁可立道:
“杨嗣昌说了什么,让袁卿如此看待?”
袁可立没有直接答,而是示意皇帝屏退身边人,压低声音说道:
“杨嗣昌从通政司的奏疏中,看出了陛下命臣等组建的封锁线。”
“而且转守为攻,提出了围剿建虏的策略。”
“臣以为此策颇为可行,纵然败了也无损大局,可以尝试一二。”
建立封锁线的事情,对无关人员来说是机密。甚至整体的战略规划,只有朱由检、袁可立、孙承宗等人知道。
杨嗣昌作为通政司的官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他能从通政司收到的奏疏中推断出这些,可见在战略上是个天才。
而且更难得的是,这个人把封锁线的用途再进一步,不但能用于围困建虏,还能用于进攻。
这让袁可立惊叹于他的天分,认为是天生的参谋人才
枢密院即将组建的参谋部,必须要有这个人。
朱由检也对杨嗣昌的策略极为好奇,因为他的印象中,杨嗣昌是一个财政方面的人才。他在信王府中,看过杨嗣昌编撰的地官集。
所以他本来打算把杨嗣昌以后用在户部,没想到杨嗣昌在这时候,提出了围剿建虏的方案。
能得到袁可立的推崇,必然有可行之处。所以朱由检颔首道:
“召杨嗣昌去武英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