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极致的防御(2/5)
子场则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着稳定和控制等离子体墙的职责。如果没有前者,针对高功率微波和各种辐射的拦截效果会降低很多,如果没有后者,辉光板中的等离子体在遭遇到入射微波和辐射后则会四溢散开,难以起到防御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映得彰。布置在后面的测试设备全程保持稳定运行,并未明显受到高功率微波的影响针对高功率微波和电磁辐射的攻击测试并未进行多久的时间,短短十分钟,就足够看到效果了。很快,相关的实验数据通过打印机打印了出来,送到了徐川和欧阳振的手中。从打印出来的报告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输出的高功率微波峰值功率是10cm2。这个级别的微**束强度已经相当的惊人了。要知道,当微波束强度达到0.011cm,就可使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系统,以及武器系统设备中的电子元器件及小型计算机系统的芯片受到干扰、失效。2003年的时候,米国研发出来的高功率微波武器,其强度就在3.2cm。首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搭载高强度微波武器,可谓是彻底摧毁小伊同学的防空系统。而当10100cm的强微**束照射目标时,它照射到目标辐射形成的电磁场可以在金属的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使电子元器件功能紊乱、产生误码、中断数据或中断信息传输,抹掉计算机存储的信息。虽然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强度已经更上一层楼上,但要突破10cm的强度,依旧只有极少的国家能做到的。当然,这里指的是类似于这次实验的"长时间"微波攻击,而不是那种磁暴压缩发生器制成的炸弹。后者是通过炸药产生的冲击波和巨大压力使得外部预先安置好的线圈磁场急剧压缩,并且使它里面的电流强度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极高的数字来制造的。比如波音公司研发的一种"微波炸弹"只有笔记本电脑大小,但是在爆炸的时候可产生高达十吉赫、频率超过二十甚至是三十吉赫的微波脉冲。这种瞬间微波脉冲的杀伤力更大,但比起目前主流研发的微波武器更容易被拦截。因为它只有在爆开的那一瞬间才能产生杀伤效果,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目前来说,主流的研发的路线都是走可定向发射微波、射脉冲电磁波方向的,甚至有不少的国家将它集成到了导弹上,在突防的同时对范围内敌人的电子设备进行提前瘫痪。而且相对比杀伤力来说,高功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