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上美厂的未来(4/15)
地登上荧屏,而大银幕也早已没有国产动画电影的容身之地。
那时候,就连审美也开始趋同于国外——自美国迪士尼推出动画电影《花木兰》,大量自诩为“中国风”的国产动画在视觉审美上自觉不自觉地以该片为模板,十余年来诞生了大批“低配版”的《花木兰》。
也有了后来的《唐狮少年》……
……
动画节即将闭幕,夏天站在上美厂的门口,往前一步就出去,往后一步就进来。
可自己又能在这大潮之中,做些什么呢?
322估计是放不出来了。就这样吧。第2/2页)
相应的,上美厂也令他们向往。
他们满怀尊敬之情将《风之谷》的拷贝赠送给了美影厂。
但这次访问经历并不是那么愉快。
高畑勋和宫崎骏发现,上美厂的高层在艺术理念的交流上并不是那么积极,反倒是不停地询问与酬金制度相关的问题。
高畑勋后来回忆:“他们认为统一工资是不合理的,应该引进日本的计件薪酬制度。我们感到很失望……一旦计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国学派’的影片了。”
只能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那时候的上美厂,已经面临转折了……
……
这次动画节,最终由我们的水墨动画《山水情》夺魁!
作者是特伟,曾制作《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作品。
这个时候,夏天在人群中,能感受到所有人都极其振奋。
国内动画人从未感觉到自己离世界舞台如此近。
不少人都觉得,国内动画事业已经处在了巅峰状态,而上美厂将一直是领头羊。
然而,美梦易碎。
夏天大概是知道上美厂最后的结果的……
就在明年,上美厂的经济状况陷入窘境,37位业务骨干先后辞职南下入职加工片企业,离开的人数接近动画片组原动画人才总量的四分之三。
之后的几年里,离职的人数仍不断增加。
在中国电影业整体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上美厂没能顺利推进产业化进程。然后没有然后了。
其实早在84年,宫崎骏来上美厂朝圣时,商业震波已四野轰鸣,上美厂艰难转型,但利润微薄,画师们稿酬很低。
后来的某位画师说:“我为《鹿和牛》工作了一整年,仅比平时多收入800元人民币。而我为太平洋动画工作,做一些不动脑筋的简单活,一个月能拿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