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章:第一只商业地产基金的拓荒与实验(5/11)
高。
第二种变现方式为股权型的。其一,短期作模式,就是商业地产开发成功后销售还款;其二,持有型的商业地产,通过基金的支持,项目培育成功之后,在开发阶段可以操作的是将项目卖给投资机构或海外投资者,实现变现;其三,项目如果建成,且运营很好,则基金可以寻求并购,卖给投资者,或寻求资产打包,与国外基金投行合作,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上市变现。
《首只商业地产基金艰难垦荒向专业投资者转身》
2009年01月12日《廿一世纪经济报道》陈昆才
楼市的冬天来了,朱凌波的春天却似乎到了。
5年前,朱凌波和北美投行家策划成立中国第一只房地产基金,他在和华远、万通等房地产巨头接触时碰了一鼻子灰一—地产商们对房地产基金毫无兴趣,那时房子不愁卖,银行有大把的钱给他们花。
5年后,局面倒了过来。楼市低沉,开发商们在资金链危机中挣扎,银行家们捧着上万亿的钱不知该往哪放。朱凌波位于北京海淀“硅谷亮城”的办公室开始热闹起来。
“接近年底,很多商业地产项目来找我们做融资,其中开发阶段缺钱的约占80%。“1月9日,朱凌波对记者说,这些天不断接到很多开发商的“求助”电话。9日这天下午,还接到一家金融机构的电话,希望给推介优质项目。
朱现在的身份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的主任兼秘书长,正在和中信证券一起筹建中国第一只商业地产基金。这项工作已持续了半年。
为了在解救房地产和防范银行风险之间寻找平衡,国务院办公厅12月份出台的“金融30条”中提出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朱凌波感觉他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
但事情不那么简单。自去年4月以来,朱凌波奔走全国各地,面对投资者做了大量“路演”,以解决商业地产基金的资金来源问题,结果他发现,他的听众们的投资理念与商业地产基金运作模式存在很大差异,磨合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见不同的机构、不同的人,要经过一个启蒙和理念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朱凌波发现自己越发像一个艰难的布道者。
不顺利的温州初恋
在专委会的设计中,首只商业地产基金管司的架构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有限合伙制,以有增值潜力的商用物业为主要投资标的,物业的收益成长的增值空间尤其是资本变现通道,将为基金带来巨大和乘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