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烈焰焚阙(十)(1/5)
辽国的大定府,坐落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的交界处,控扼辽东平原与蒙古高原的咽喉,是辽国都城上京的门户,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这里都相当于是上京的“陪都”,因为草原民族的筑城习性导致上京城并不能像汴梁一样完全承担起帝国都城的责任,所以大定府自然而然成为了从东至西无数臣服于辽国的部族进入上京前的停留之地。
然而比起往日的繁华,此时的大定府却已经是一片乱象。
意识到魏军放弃了这个进攻方向的泽州守军已经日夜兼程地赶到大定府布防,从中线、东线溃败下来的残部沿着辽河的北岸撤到了大定府外围驻扎,连着四道紧急军令从卢龙塞抽调的援军被魏国入河的海军以纵横的河道拦截在了半途--然而就算少了这部分兵力,如今的大定府依旧集结了近九万的军队,只是士气嘛...在东线,中线接连被突破,老哈河几乎葬送了辽国最后一批精锐兵力的情况下,这些残兵败将的军心士气低落到了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大定府在魏军进攻之前,就先遭受了一波溃兵带来的“兵灾”,原本安宁富庶的地域流窜着斗志全无、只想抢一把的辽卒,这些原本分散在中京道、上京道过着安稳日子的地方戍卫兵卒在兵败如山倒之前终于展现出了人没有底线的恶劣模样--单就此刻大定府内的处处乱象来看,或许就算魏军真打进来了,造成的破坏都没有这些溃兵大。
但无论如何,依托大定府地域而构建起来的最后一道防线总算是勉强成型了,魏军要打上京,必先越过大定府;而要越过大定府,则这九万辽军就是辽国最后能拿出来的所有家底--这么一看辽国所谓“带甲百万”就有些名不符实了,毕竟从北伐开始算起,算上中京道、西京道甚至包括之前的南京道,战死的辽国士卒数量也一定没有百万之巨,然而一个帝国的实际军事动员能力却不是这么算的,因为辽国有一部分兵力在镇压草原,另一部分兵力则是分散到了上京道的各个地域,甚至于被魏军打穿的中线、东线,都仍然有许多兵力散布着,毕竟这是一场需要守土的战争而不是军事策略游戏,不是纸面上有多少兵力,就一定能把这些士卒拉到决定胜负的战场上排列好。
究其原因,还是魏军这一次打得太果断,也太快了,快到草原的兵力被李易挡在中京道,快到各地散落的军队根本来不及赶到大定府布防,快到辽国前些日子还是这世上最强大的帝国,然后在接连几败折损了精锐兵力之后,居然呈现出如此一副日暮西山国将倾覆的模样来。
这一幕和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