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大秦五年计划之始(4/5)
羽林卫戍是完全脱产的士兵,而且全部都是身有战功的老卒,军事技能强的一批,每个人拉出来那都是能当军官的存在。
别看羽林只有几千人,以他们为核心单位扩编,轻而易举就能拉出来一支人数不下二十万而且战斗力还相当不错的军队。
真要是两军对垒,几千羽林打个十倍以上的岭南兵不在话下。
若是对付藩边蛮夷,不考虑气候地理因素……以一当百一点都不夸张。
“岭南北疆这边,抽调十一的兵力改组为常备军,五年轮调一次,剩下来的改组为府屯田兵。”赵泗开口说道。
这一点赵泗早就想过了……
边军水分太大了,就算赵泗打算改役兵为募兵,也不可能是个人就给发工资。
上百万张嘴倒是其次,大秦这一百多万兵马要真的个个都是优质兵源,赵泗勒紧裤腰带也会想办法把工资和武器给他们凑起来。
开玩笑,一百多万优质兵源,装备和工资跟得上,横推欧亚都够了。
问题是这一百多万人里,称得上优质兵源的,有没有三十万都不好说。
什么是优质兵源?良家子,人高马大,理解能力强,军事素养过关,服从性强,悍不畏死……
历朝历代最兴盛之时,也未必能拉出来五十万优质兵源。
赵泗的打算是,从各地边军遴选相对比较出色的成员,组织为常备兵力,由官府配备武器装备口粮俸禄。
从此以后专门负责打仗以及军事素养操练,每五年轮调一次,从此以后就是职业军人。
至于剩下来的?改为屯田兵,平时耕种,战时召集,一方面生产建设和开发不会落下来,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军费开支过大产生浪费。
“既然如此,臣便没有异议了。”王翦闻言点了点头。
“涉及军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请王老将军上心。”赵泗闻声开口道。
“臣虽然是一把老骨头,但尚有余力为殿下分忧。”王翦点了点头。
此事无需多说,毕竟王离都已经和赵泗近乎绑定了,大秦五年计划又是赵泗提出来地,而且王翦还是太尉,于情于理都应该尽心尽力。
最关键的是王翦已经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了,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他希望让王离的路能够更宽阔一些。
孙在千里之外,王翦虽未说过什么,但心里如何不牵挂?
和王翦确定好军制改革以后,赵泗复又看向李斯。
“至于各地民生,当先第一要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