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云兴危矣(1/2)
"岂非空谈乎?"
朱瞻墉略一抬眸,望向郑和,未加辩驳。此刻,在他们心中,此番构想确乎过于理想化。
郑和自不必说,料想那老太爷闻之,定会雷霆震怒。因朱瞻墉此举,无异于……动摇大明之根基。
然而朱瞻墉心知肚明,他非动摇,实乃巩固大明之基石。然他并不急躁,此刻所需者,唯待时日而已。
南京之地,早已践行其理念。然此成效,尚需时日验证。
待南京试行之法果效昭然,对整个大明,将产生颠覆性影响。
郑和之疑虑,朱瞻墉并未介怀。以当下大明民众之见地,谁又能认同其想法?且观后世德意志之崛起,其统帅毛奇俘获法国帝王时曾言:“普鲁士之胜,早已在小学教席上决定。”德意志之所以强盛,根源在于重视教化,乃至视教育与服役为国民基本职责。
今日之大明虽强,然百姓愚昧,十之**不识一字。如此国度,即便朱瞻墉能造枪炮,造钢铁战舰,造热气球,又有何人能用?若不开民智,纵使大明统治天下,又能如何?又能维持几时?百姓愚昧,易受蒙蔽;百姓无知,不知为何而战。不识字的百姓,又能祈求其有多高之觉悟,为国捐躯,为国奉献。国家为何物,读书人或有清晰认知,百姓又如何?不识一字的老百姓,又怎会有清晰之理解?如何令其为国牺牲,为国奉献?故朱瞻墉深知,若无爱国主义之核心思想,帝国即便强大,亦难长久,分裂在所难免。
西方世界渐趋科学,大明岂能停滞不前,怀念先辈之威,忽视对手之强,固步自封?大明之百姓,一生未离故土,面朝黄土,背对青天,不知长城之所在,不知海洋之广阔,更不晓大地之圆润。对他们而言,爱国或许仅是口号。他们甚至不知当今帝王为谁,年号为何。大明欲强大,欲永立世界之巅,欲成为不朽之皇朝,岂能不开民智,岂能不教百姓识字,明道理,不施爱国主义教育?故朱瞻墉坚信,大兴教育势在必行,唯有根基稳固,百姓方能开智,唯有爱国主义深入人心,国家方能强盛。如此大明,方可谓真正的强国。
朱瞻墉思至此,淡然一笑。“或许吧!”他含糊道。
郑和摇头,不再言语。
热气球升空,自天津卫至京师,耗时不多,仅一时辰有余,便抵达京城上空。郑和俯瞰整座京师,感慨道:“终归故土矣。”
热气球降落在皇家校场,朱瞻墉笑道:“三保公公,我便不陪诸位了,先回府见我妻,见了老太爷,顺便告知,我已归来。”郑和点头应道:“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