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华夏古代经济史(一)(2/4)
人种的地是国家的呢?
刘彻此时心中充满了疑惑,为什么农民种的土地会变成国家的呢?
“农人也肯吗?”霍去病不解的问道。
刘彻摇了摇头,这也是令他感到困惑的事情。
毕竟,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如果失去了对土地的掌控权,他们的生计将面临巨大的问题。
难道是这个制度有什么特殊的规定或者保障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唐朝
李世民:“这说的应该是均田制吧!”
魏征点点头,“虽然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有类似的制度,但是均田制的确符合这样的说法。”
哎!也不知道均田制是在哪个时期结束的……
【简单的说完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步入正题。
说起古代经济,那就不得不提古代农业的发展,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的华夏先人就已经在黄河与长江流域生活、发展。
他们一开始只懂得采摘那些天地生养的果子、野菜,狩猎那些野兽食用。】
“那些人不人、猴不猴的东西是什么?”
“那怎么可能是人啊!”
酒楼里、街道上惊呼声伴随着质疑声不停的响起,比起这些丑东西,他们还是更加相信人类是女娲捏出来的,石头变得也行!
【逐渐的,有些部落开始种植那些粮食,甚至试图将那些或凶猛或温顺的野兽圈养起来。
他们想让那些在外面出现的动、植物能够在自己圈定的某一个地点生活。
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的主食就从那些野菜、野果慢慢变成了那些种植出来的粮食,他们也从采集经济发展成了种植经济,还顺便饲养一些家畜。】
有些学子是弄不明白了,道理他们是懂得,但是……
这天幕不是要讲经济吗?为什么突然就说起了农业啊?!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干嘛要放在一起讲啊!
【随着人们经验的慢慢积累,人们也开始慢慢的在改进自己的生产工具,我们这里还是用农民来举例子。
原始社会人们还在使用木、石、骨质的耒、耜,商周时期的农具已经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农具,虽然使用的不多。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了一个相当大的突破。】
嬴政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青铜虽然质地坚韧,但其硬度仍显不足,用作农具实非上策。”
相较而言,铁农具优势明显,只是铁器数量稀少,不能让所有的农人都配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