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纸张上的文明(二)(4/5)
汉朝
刘彻嗤笑,天幕中的那些麻纸但凡有改进的可能,就不可能被贵族公布出来。就像天幕所说的,若是被人轻易接触到知识,最着急的就是那些贵族了!他们还指望着世世代代做人上人呢!
现在这些大臣都是可以用的,他不急着找世家的麻烦,也不急着以此取才,但同样的,谁也不能阻止知识的传播,否则……也别怪他脾气不好了!
【造纸术发明之后, 人们用来记录自身生产和思想的载体容量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提高, 这同时也给古代社会的人们生活带来了创新。
首先便是书籍,造纸术发明之前, 人们主要把文字刻录在兽骨、石碑或是书写在布帛或竹简之上。
抛开难得、昂贵等问题,这些东西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这些载体的内容量小。
据说在汉武帝时期, 有位大臣向天子进谏, 三千字的谏言居然用了重达四百多斤的竹简, 须得两个大力之人才能够抬进宫廷。
这个问题给书籍的翻阅和收藏都带来极大的不便, 而且记录的文字内容少,就不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
所以同样规模的信息量, 用竹简所需要的材料的重量、篆刻和装订乃至收藏都极为不便,但纸质图书却与其不同,这些都不是问题。】
汉朝
刘彻看着天幕说道:“其实也不只这一点,这些书所占的地方也很大。”
他下令搜集、整理和编纂了大量的古代典籍,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整理这些典籍,还特意派遣使臣设立了史馆。
馆内藏书主要以简为主,但简牍藏书最大的一个弊病, 就是需要的储存空间大的惊人。三五万册书籍, 可能需要几千平米的“书库”才能收藏,书籍的查阅和管理也不容易。
而由于竹简等物易于被蠹虫和恶劣的气候所腐化和侵蚀, 所以有要求书库建造的要求很高,而这就得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可这些在造纸术出现之后, 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刘彻想着又高兴了起来,希望那些工匠不是什么废物才好!
【由于造纸术的发明, 其低廉的造价使得知识可以向寻常百姓家普及,由于载体的原因而被社会较高阶层垄断的知识文化的思想也开始逐步向民间普及开来。
之前,藏书主要是官方以及世家大族所进行,而民间基本上没有藏书,所以并未得到先进知识和思想的洗礼,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社会阶层间的垂直流动性如此之低的缘故。
但造纸术发明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