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纸张上的文明(一)(3/4)
那么在一个地区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语言。
当然了,在商周时期,文字的载体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竹片,取材简单,一根就能抵上一片龟甲,于是人们能够记载的文字,井喷式发展起来。
而文字,也从向神灵沟通转向了对历史的记录。
因为有文字记载,无论是百年后亦或是千年后,都会记得曾经发生的事,这就是文以载史!】
发生的事,千百年后也会有人记得?
对啊,这天幕不就是讲解这些事吗?
天幕不只是记得君主贵族,还记得大夫,记得普通的百姓!
他们也是那后世所称的历史中的一员!他们——正在制造历史啊!
【不仅如此,竹简还开始参与社会的构建,比如,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这是我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后来郑国大夫邓析为宣扬自己的主张修改旧法,另编刑书于简牍,史称:《竹刑》。
此后,各国相继出现了成文法,这便是文以载法!】
也推动了春秋时的思想繁荣,百家争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兼相爱,交相利……”】
天幕上一一出现了当时的诸子百家代表思想。
阴阳家, 五行之说。
纵横家, 合纵连横。
杂家,博采众议, 兼收并蓄。
农家, 民并耕而食, 君与民同耕。
兵家,论战。
医家,行医治病。
……
各学派的传人也激动起来,原来……原来即使是千年后,也会有人记得先贤之说!
会有人记得,在千年前,曾经有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信仰努力过!
不仅仅是他们,随着天幕放出的思想越来越多,各朝的文人也屏住呼吸,仰头望天。
纵然有些内容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相悖, 他们也静静的看着,这就是先贤们的学说啊……
原来, 春秋战国时期居然有这么多的思想,每一个都如此的璀璨,而我们却毫不知晓……
【文字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文字的载体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最早的甲骨文,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致使上下层语言开始不同。
但竹简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