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纸张上的文明(一)(2/4)
是正常的事。
历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代,这个时候虽然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语言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礼记·王制》中就有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虽然不知道记载的究竟是哪五方,但他们的语言是不通的。
《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故命之曰斗谷于菟。”这说明了这说南北方不但是语言有别,词汇也有区别。
由此可见当时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很大,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了很大障碍,这自然会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更进一步发展。
于是,周王朝建立以后,不但统一了文字,在语言上也下了功夫。由王畿向各地推广文字教学,使各地通其音义,掸人及掌教等官,把口语的宣传和文字宣传结合起来。
而要做这项工作,先得由贵族子弟做起,毕竟人家能够掌握规范字体、标准读音。
而且周朝还设立了译官,这些译官将各个地方的方言译成标准语,也就是说“雅言”。
“雅者,夏也。”“夏”是西周王畿一带的古名。
所以这个“雅言”实际上就是王畿一带的方言,也是周王室所用的语言。
“雅言”的出现,也标志着汉民族共同语的初步形成。】
“周朝雅言?”
宋朝
赵匡胤只觉得新奇,他居然在听千年后的后人, 讲千年前的古人怎么写字,怎么说话, 这可真有意思啊!
原来史书中所记载的商周,和现在有那么多的不同?
这些慢慢观看那些文字,也算是体会到了天幕所说的古字的“佶屈聱牙”。
【雅言的出现,对周朝稳固统治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毕竟人是很喜欢通过异同点来找小团体的,而语言不通,便省掉了多余的步骤,说着一样的话,就是自己人!说着不同的话,那就是外人!
语言偏偏还具有传染性,若只有单薄的语言,周人分封到地方的后代,几年后语调就会得变的面目全非,那这些因为是 “自己人”才得以分封的诸侯王那时还会认同自己是周王室的 “自己人”吗?
可如果语言和文字结合在一起,文字有了语言做基础,那么他们无形之中就有了羁绊。】
【雅言的出现在便于交流的同时,也将贵族和平民区分开来。
上层的贵族说着雅言的时候,底层的百姓或者说底层的奴隶们在劳作,说着的简单口语方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