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百八十一章 拥抱孤独(3/4)
这也是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自我适应。
很多“社恐”青年推崇的新式“社交礼仪”,如能用飞信讲的小事情就别打电话,能打字说就别发语音等,核心是保持恰当的社交距离,给彼此一点自由轻松的空间。
“但是虚拟社交并不能算真实的社交,或者是他和真实的社交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不管他在网络上如何重拳出击,现实中他依然是哪个唯唯诺诺的自已”
当任一生说了这么多之后,终于开始正面回应了谭少韵。
经历社会变迁的同时,技术的发展正带来全新的沟通方式。
不断迭代的社交软件,提供更便捷的沟通选项,并逐渐塑造了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社交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是难得见到一面的。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哪怕对方因工作原因来自已公司楼下办事,也可能因为手头有事没顾得上去碰个面。
在网络世界中,交友则不受时空限制。社交软件一秒钟即可把一个陌生人“加为好友”。
即使线下不见面,社交媒体中也互动频繁,看似好不热闹。
这就像在游戏里,人物的武力值、防御值等有不同的方式补充,社交也是一样的。
当面聊天加成多一点,手机聊天加成少一点,但成本小啊!各个软件聊一圈儿,我的社交值也能补满。
据统计,我国目前独居青年超过2000万。线下独处、线上“热闹”成为常态。
然而,线上社交能成为“社恐”青年的解药吗?答案可能正相反。
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
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
因此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已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
虚拟空间里不间断的联系,反而让人陷入更深的孤独。要打破这个循环,唯有让大家更好地“在一起”。
要主动参与线的不足。
“等会,你是不是有点偏题了啊”
“没有啊”
任一生见谭少韵突然开始意识到自已被绕圈子,实际上这才哪到哪啊,任一生从一开始就不想正面回应谭少韵。
因此什么乌合之众和群体性孤独都不过是他绕圈子手段而已,因此既然选择了绕圈子,那么就必须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