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歌》(2/6)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形成了唐诗的雏形,在此期间,政府里面有个名叫乐府的机构,负责收集民间百姓演唱的民歌,那时很多篇目便采用“歌、辞、行以及歌行”为题记载流传,如我们熟悉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便是以敕勒歌为题,辞以《木兰辞》和汉武大帝《秋风辞》为代表,歌行以曹氏父子的名篇《短歌行》和《燕歌行》为代表,这些标题的古诗,演变至唐代还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如唐代诗人高适以《燕歌行》为题作诗。如今,很多传统的诗歌作品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反倒是唐诗宋词还可以熠熠生辉,得到广泛的追捧,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古代很多逐步淹没的诗歌是唐诗宋词的源头,上面几首出自秦汉时期以“歌”为题的古诗,甚是感觉值得以飨喜爱诗歌的朋友。
对中国象棋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对战双方的分界线内写着“楚河汉界”四个古体字,这四个字出自秦朝末年的历史典故,即持续了四年的楚汉争霸,严格来说未足够四年,对战的双方分别为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帝刘邦。以成功论,汉高帝刘邦无疑是胜利者,以后世知名度角度看,由于作品和影视电影的传播作用,创立大汉王朝的刘邦,好像还逊色于失败者项羽,造成刘邦声誉知名度不如项羽的根源,想必与司马迁的历史巨作《史记》有关,司马迁就个人倾向来看必然是“同情”项羽的,以《项羽本纪》为题记载项羽的英雄事迹,拔高评价的态度描写项羽,这个倾向影响后世两千多年。楚汉争霸中失败的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垓下,自忖不能脱身,向部下哀叹的表示,八年起兵经历经历几十余场战斗未曾败北,遂可称霸天下,如今被困,不是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他,在这样的心境下,写下了他存世作品《垓下歌》。楚汉争霸中成功的刘邦,创建大汉朝,这对形成大一统的中国及华夏文明的延续有积极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中国主体民族称为汉族,语言文字称为汉语汉字,有大一统的汉王朝有莫大的关系。为了稳固初立的王朝,刘邦分封了一批异姓王,最为让人熟知的便是韩信,分封异姓王也带来了后续的难题,王朝稳定发展后,中央朝廷与各异姓王的矛盾越来越深,致使各异姓王相继造反,不过刘邦的政治谋略犹如能够胜击败项羽一般,相继解决了异姓王的叛乱,《大风歌》便是刘邦亲征击溃了淮南王英布后,还军途中顺路经过自己的家乡沛县,将昔日的亲朋好友汇聚一起共饮欢唱时即兴的诗歌作品。
《垓下歌》
(秦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