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国外的题(4/6)
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
毕竟这可是后世的考题诶,哪怕用不上,看一看也是好的。
有些人忍不住感慨,长辈的威力,即使跨越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还是丝毫不弱啊,从后人们对那道中文题的解释就看出来了。
哪怕再鬼灵精怪,还是些会怕被母亲骂的孩子们啊。
……
明,好笑的同时,朱棣突然想起,之前讲指南针的时候,后人好像还诉苦来着,说自己真的不想学英语了。
看那番邦人对着中文题冥思苦想的样子,确实有意思。但要是让自己对那些洋文这样费劲脑筋,真是格外不爽呢……
不过,后世那种情况,该学还是得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学点东西,才能防止被那些番邦人坑骗。
后世那这个国家,被天幕提过的,各个都不是好相与的。
但是讨论这道题的番邦蛮夷怎么看起来不是很聪明的样子啊,恐怕用中文讽刺他们他们都听不懂。
比如那个“”。
朱棣忍不住乐了。
只要国力够强,别人自然而然会来学习你,学的久了学的多了,潜移默化的就会跟着你走了。
朱棣想着,得吩咐郑和下回出海时多带些识字的书籍,最好周围所有国家都讲汉语,这样我大明往来就方便多了。
……
清,康熙看着天幕的评论,自从天幕出现,他就加大了对西方信息的收集。
其实因为新航路的开辟,是有许多西洋传教士往来于中国和西方,给西方带去大量茶叶、瓷器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科学知识和工业革命的产物。
不过,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些东西没有在民间推广。
因为天幕,康熙对那些西洋东西更感兴趣了,他从那些传教士手中学到了数学几何、天文历法,甚至还知道了公历日期。
紫禁城里的西洋玩物也数不胜数,如葡萄酒、玻璃杯、钟表、毛毯、西洋刀、西洋枪,后期还有火车模型、地球仪等等。
甚至在通过和各方势力接触之后,康熙和路易十四还成了中法史上第一对通过西洋传教士,直接书信往来的君主。
当路易十四知道康熙帝喜欢科学之后,派人送来了浑天体等三十箱科学仪器,而康熙在康熙三十二年也派了传教士白晋给路易十六送去了四十九册精美的中国人文、科技巨著。
这回,康熙在交往中多使了些心眼子,东西是不敢多给了,还得尽可能从那西方多淘点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