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农学生的挂科能有多离谱(3/5)
天幕之下众人皆有些惊讶。后世教育之风盛行,他们是能从视频中感知到的,但确实是没想到竟然连种地都有专门的学校,甚至还有那么多学子学习。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的传承使得好似各个骨子里都有种田的DNA似的。
看起来农民的地位似乎应该要很高,但其实被剥削最严重的就是他们。
他们是封建社会里主要的税收和兵役徭役承担者,是官僚们压迫的对象,干着最辛苦的活,却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一旦发生什么天灾**,最先遭殃的也是他们。
反观读书人,能识字读书,上的起学堂的,在古人眼中是非常体面的身份了。
特别是在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朝的读书人地位是最高的,甚至连宋太祖赵匡胤都说:不杀文人。
于是文人也能肆意妄为的披露贵族,可见当时文人的地位。
农民和读书人,感觉是完全扯不上关系的两个人群,但是后世竟然还有专门学习农业的学府!
一些对天幕不甚关心,弯着腰在地里辛苦劳作的农夫也忍不住停下手里的动作,呆呆的望着天幕。
“这,这种脏活累活,那能让那些学生来干呦。”
不过就是种地,有什么需要学习的,还得特意办个学院,还有那么多人去就读。
心里是这么想,但这些农民却咧开嘴笑了起来。
是嘞,种地也是一门学问呢,其他东西他们或许比不过这些娃娃,但要说起种地,他们也能侃上个三两时辰呢!
看那后世学生们辛苦养出来的东西被人摘了,被牲畜吃了,他们也跟着心疼,看着学生们互相伤害,也忍不住失笑。
在那个学校里学习,是不是能种出不怕风吹日晒,更大更好的粮食啊,若真是如此,他们也好想听一听呢。
更早一点的时代,农家学派一个个呲着大牙,他们的学说思想流传到后世了吗,还有农学院呢,嘿嘿,那法家也不是独一份的嘛。
也不知道后世农学院开在哪呀,有没有找到哪个祖师爷呀,我们农家肯定不比法家差!
唐,李世民有些新奇,这种学习方式倒是有意思。
研究自己种的东西,然后写文章探讨,寻找高产耐性好的粮食。
农学院,这听起来,还挺可行的。
况且,这是很重要的事啊!
为何这么久以来,竟没有往这个方面想呢。
民以食为天,粮食可是救命的东西,可是,千百年来,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