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南籼北粳(2/4)
,现在翔龙府各处百姓都在稻田里忙着插秧。臣怎可能欺瞒圣听?”
面对赵昺的反复询问,赵与珞面色凝重,急得快哭了。
“兴王啊,这种地可等不得时间啊。朕能不急么?兴王可曾记得唐庄宗李存勖的事情。”
“唉,臣当然知道了。”一大早进宫,解释的口干舌燥的赵与珞感觉头大得很。
唐庄宗皇帝李存勖是历史上先明后暗的典范,登基之前威震天下,登基之后昏聩无能,吝啬异常。
可以说李存勖便是因为粮食问题被一箭爆头的。
赵昺可不想学李存勖。
当皇帝的只有解决了士兵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的家人更好的生活下去,这样人家才会去卖命。
这么简单的道理,赵昺还是懂的。
南籼北粳。(籼,ian,一声。粳,geng,一声。)
粳,古代一直都读geng,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改成了jing,粳(jing)米。
后来在无数农业专家的强烈要求下,最后又增加了一个读音(geng),现在小学生用的字典里面,已经有geng这个读音了,原来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jing)。
虽然字典里面增加了一个读音,但拼音输入法还是只有jing米一说。
华夏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积种植籼、粳两个亚种的国家。
所谓的亚种就是某种生物在不同地区的形态略有变化。
通俗一点,就是“南北有异,粳籼有别”。
大米的类别可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粳米、籼米是主食,糯米基本是做各种小吃的。
这两种大米是有区别的,籼米煮饭胀性大、黏性小;粳米黏性大、胀性小。南方以籼稻为主,形状细长,口感松软;北方以粳稻为主,形状短圆,韧性十足。
《梦粱录》记录了临安米店的热闹。临安人口稠密,有数十万户之多,每日大米的消耗都不下一两千石。
可见,宋朝江南地区水稻种植已经相当具备规模。
民以食为天。
种地、吃饭在历代封建王朝都是头等大事。赵昺对于农事的重视程度也不例外。
广东省博物馆陈列着一件出土文物,这件出自汉代的文物,讲述了岭南百姓一边收割,一边插秧的情景,也见证了岭南大地农业的发展。
数千年前,岭南的水稻便已经一年两熟。
两千余年前,当海岸线后撤,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更是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天然沃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