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青灯古佛,了却残生(4/15)
前面是痛斥那些逃跑者,后面是说凡是坚守岗位的给予一份赏钱。
再往后便是瀛国公(退位后的赵?)及全皇后被押往大都。
谢道清则因病暂留临安,同年八月被元军从宫中抬出亦被强行押往大都。
贾似道率领南宋最后的精兵13万,输的一塌糊涂,把南宋最后的家底彻底败光。
当谢道清张贴榜文的时候,连宰相陈宜中都跑路了。
很多人把南宋的灭亡归结于谢道清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先说说湖北省鄂州市,
鄂州市古称吴都、武昌。夏代时为“鄂都”,商代时为“鄂国”,曾为楚鄂王封地。西与武汉市接壤,东南与黄石市毗连,与黄冈市隔江相望。
那么明明是后世的湖北省鄂州市,为什么又叫“武昌”呢?
这里面和孙权有关。
当年,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好人妻的那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锋芒。此时司马懿,蒋济等人献计曹操联合东吴。后来吴国偷袭关羽后方,和魏国前后夹击,这便有了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
荆州丢失,关羽战死。蜀吴两国自然成为仇敌,孙权为了对抗蜀汉(刘备称帝国号“汉”,后世称“季汉”、“蜀汉”。不管叫什么,都是一个政权。)把首都从建业迁到鄂州(市)地区,并且修建武王城,改名“武昌”。
取自“以武为昌”之意。
这便是后世湖北省鄂州市曾用名“武昌”的来历。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里面的“武昌”说的就是湖北省鄂州市。“建业”即今天的江苏南京。
(这首诗是针对东吴末帝孙浩的,跟孙权无关。)
说完了鄂州市,那么再来说一说武汉市武昌区名字的转变过程。
这件事还和孙权有关,孙权从建业迁都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苦于武昌周围无险可守,于是为了拱卫首都武昌(今鄂州市),在其上游一百多里外的江夏山修建了一处军事城堡,取名“夏口”。
江夏山就是后世武汉武昌区的蛇山,而夏口也就成了武昌(武汉武昌区)古城的第一个名字。
为什么叫“夏口”?
因为夏口对面就是汉江,也就是说汉江从对面汇入长江。而汉江在古代又名“夏水”。
汉江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江河淮汉”。
站在黄鹤楼上,长江江面上数十里范围内一目了然,一览无余。
沧海桑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