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青灯古佛,了却残生(3/15)
,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里面的“武昌”说的就是湖北省鄂州市。“建业”即今天的江苏南京。
(这首诗是针对东吴末帝孙浩的,跟孙权无关。)
说完了鄂州市,那么再来说一说武汉市武昌区名字的转变过程。
这件事还和孙权有关,孙权从建业迁都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苦于武昌周围无险可守,于是为了拱卫首都武昌(今鄂州市),在其上游一百多里外的江夏山修建了一处军事城堡,取名“夏口”。
江夏山就是后世武汉武昌区的蛇山,而夏口也就成了武昌(武汉武昌区)古城的第一个名字。
为什么叫“夏口”?
因为夏口对面就是汉江,也就是说汉江从对面汇入长江。而汉江在古代又名“夏水”。
汉江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江河淮汉”。
站在黄鹤楼上,长江江面上数十里范围内一目了然,一览无余。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夏口”这座古城的名字也不停地改变着。
历经“郢城”、“ 郢州城”,这也是夏口的第二个名字。再到“鄂州”、“江夏郡”,到唐朝又改回“鄂州”。
唐宋时期,均称为“鄂州”。
到了元朝,改“鄂州路”为“武昌路”,其治所“鄂州”改名为“武昌”,这也是武汉市武昌区即武昌古城的第五个名字。
至此“武昌”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后世。
武昌(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这个名字名花有主了,那么原来的老“武昌”(孙权迁都的地方,即后世的鄂州市)就不能再叫武昌了,只能改名鄂州(今湖北省鄂州市)了。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这两个地方的名字给互换了。
老“武昌”名字被别人给占用了,还没地方说理去。
(本文是历史文,在本书中的鄂州专指武汉。)
待到1274年底蒙元攻克鄂州之后,沿江东进之时,整个临安更是乱成一锅粥,官员士绅纷纷逃亡。
这个时候已经是太皇太后的谢道清再次站了出来,张贴榜文:“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大小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
“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次;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
这段话记载在《宋史·宋理宗谢皇后传》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