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轨道货车,何为第一生产力?(4/23)
展技术的认知太过片面了,而刘协刚刚为他们做出了一个归纳和总结。
研究发展技术对农业、商业、军事多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更能提高生产力。
“可是陛下,发展技术提高生产力固然重要,但您还没说该如何农商并举。”
“因为即便农业因为技术提高而繁盛了,但商业发展过快也会对农业造成影响不是吗?”
司马懿询问道,他觉得有些跑题了。
或者说这才是他比较关心的问题。
刚刚刘协在说的都是如何提高生产力,却没有说到最关键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行农商并举。
刘协竖起一根手指,说道:“第一,支持发展贸易,大力推进民间商业活动,放宽限制,但同时提高商税的征收。”
“第二,着重外部贸易,即丝绸之路,通过贸易从他国赚取财富。”
“第三,用收取的商税成立农业补贴基金,保护普通百姓的利益,同时与推行一系列的利农政策。”
“第四,由朝廷进行调控,出台严苛法律、调节粮价,不使商人独大,从而破坏农业延续性。”
“孔明和仲达觉得如何?”
刘协不紧不慢地说出自己对于农商并举的看法,接着笑着向两人问道。
虽然只是一些比较粗陋的想法,但他也不是立刻要全盘推行,需要经过不断尝试然后进行查缺补漏。
今天提出这些主要是为了跟司马懿和诸葛亮讨论,赢得他们二人的认可。
司马懿听得入迷了,闻言回过神来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毫无问题,陛下所言乃真正的千古国策!”
“若能顺利施行,达成农商并举,我大汉的国力必将强盛到一个空前的地步!”
司马懿的语气里有着难掩的激动。
不管实施起来有多难,可一旦成功的话,的的确确会让大汉的国力暴涨!
他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农和商与朝廷为何一定要互相独立,三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互补的存在,谁都不能少了猜对。
贸易起来了商人就富了,交给国家的赋税自然就多,哪怕国家拿其中大半去用来补贴耕种的百姓,依旧能剩余很多。
而农民得到了利益也就安稳了,毕竟有国家的补贴还有朝廷作为后盾。
农民安居乐业,安心耕种,按时上交赋税,国家又怎会没钱,怎么不强盛?
这完全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商人追求利益和地位,农民追求安稳,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