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华夏古代科学家8(3/6)
儿,你有意见啊?咱这叫爱惜人才知道不?”
同样的场景在明太宗/成祖朱棣一朝也在上演。
朱棣更霸气,言道:“咱北伐漠北,天幕也讲咱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徐光启和宋应星也不知道是哪个后世子孙的科学家,但必须要来!”
朱高炽抖了抖发福的二百来斤身体,心道:就你想到了,你当太祖爷没有考虑过,你敢与皇爷爷抢人才吗?
天幕则继续播放人物介绍的视频:“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
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
勤奋着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成就:历法方面,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
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
在计算方法上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除《崇祯历书》全书的总编工作外徐光启还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
数学方面: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
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巜勾股义》《测量异同》两书。
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几何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
徐光启在修改历法的疏奏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在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会计理财,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舆地测量,医药制造,钟漏等计时器十个方面应用,还建议开展这些方面的分科研究。
农学方面:徐光启精晓农学,着作甚多计。有《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农政全书。初稿完成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