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这是哪一出?!(2/5)
在第二繁华的吗?答案就是没有。要说能够与“临淄”争锋的话,其实是宋国的都城“商丘”。
当然了,国都是否繁华在当代而言无法代表更多,只是商贸比较发达而已,并非代表整体的国力。
要是国都繁华就代表一切,齐国不会屡屡被晋国摁在地上捶,宋国也不用处处小心翼翼。
经济实力在国力占到更多比例是很久之后的事情,起码要将参军入伍的门槛降低,军队也是由国家来武装,不是以个体门户来为基础单位了。
当然了,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契不契合的制度。
便像春秋时期这般,贵族集结私军参战,有强国和弱国之分。
到了比拼一个国家总体实力的时代,一样会有强国和弱国的区别。
楼令在来“一品阁”的路上,所见便是街道两侧充满商铺,一些能够看到的巷道之内亦是做买卖的每家每户。
那样一看的话,“临淄”的商业氛围简直就是充斥着各方各面,城内众人也是乐得如此。
有一点,楼令发现齐国还没有区分商品界线或范围,也就是分出普通商品区、中档商品区与奢侈品区。
不会区分那些,自然也就玩不了品牌,单纯吃口碑能够获得的利润,一定比不上品牌效应。
楼令的赞叹发自内心。
在场的齐人听了高兴又骄傲。
要是其余人称赞,他们固然会高兴,只是不会产生由心的愉悦感。
由霸主国位高权重的人来说,效果肯定是会不一样了。
二层建筑为“阁”。
他们所选的位置能够看到对面的街道。
那边似乎是纺织产品的仓库,没有看到往来有多少客人,只见时不时就要出一次货。
齐国不止是产盐大国,他们还是一个纺织大国。
以史料的记载,齐国的纺织产业一度占全国经济总量六成。
那可是一个国家经济利益的六成!
某种产业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六成,只能说相当的不健康。
只不过,目前没有相关的概念。
再来是,齐国不缺粮食或其它物品。
如果齐国急缺某一种必需品,他们才会察觉到什么叫不健康。
情况却是齐国商贸发达,各种商品汇聚过来,其中包括大批的粮食。
这种情况之下,哪怕齐国好多家族田地里种的是桑麻,只要他们不出现粮食紧缺的现象,不会有人去在乎。
“那个是旬氏在‘临淄’的仓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