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009(1/7)
徐子寰顿时火大,她好歹也是连中两元,刚想要大骂一顿,回头看见那个男子又把怒气憋了回去,此人是杨国公杨孑之子杨素愠,世子跟他父亲一样,是个忠贞又义气之人,多一个强劲的敌人不如交一个聪慧的朋友。
徐子寰拱手作揖“世子此言差矣,你我都有权参加科举,为何只有男子可以志向高远,女子却只能相夫教子。太祖既已布令天下,那这红榜便是有才有能着者得之。如今,进了这保和殿,你我谁强谁弱一试便知。”
“一介女子,岂能与我一争高下?”
徐子寰笑了笑便不再回应,心中暗自腹诽都是在长安科考,老子连中两元,你算哪门子高贵?还敢瞧不起我?
鸿胪寺官人早已在保和殿内等候,新贡士穿袍服冠靴于丹陛排立,王公百官亦穿朝服分列丹陛内外。稍后,鸣鞭,鼓乐齐鸣,皇帝升座。
不久后,殿试开始。派王、大臣监试,护军统领稽察中、左右二门,侍卫、护军巡逻,又派御史四人参与监试,以礼部尚书为提调。
殿试命题为“平”,这是九年前赵景佑为百姓安康幸福出的一道题,新法颁布九年,旧题新考,他就是想看看多年之后,学子们的心中是否有“平”字。
考生们,有写天下太平的,有写公平公正的,各家思想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多的是恭维赞美新法,而那些寒门子弟有着明亮的眼睛却没有批判的胆量,而那些勋贵子弟倒是什么都敢说,只是见识短浅,他们从未体会过人间疾苦,怎能写出真正的公平与太平。
有的文章却又充满灰暗,完全无视了九年来梁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子寰迟迟无法下笔,这一字她心之所求,可怎么也做不到,她再怎么克制自己,脑子里也有磨灭不掉的三教九流的尊卑思想,天下既不公平也不太平。
最后她无奈提笔,在纸上写下两行字平,天下苦求千载未有也,盖悬衡不在手而在心,又严其制御不得人心;平,天下人苦求千载未有也,然公与平者,天下大同。
此题只写区区几个字,无理无据,当之无愧的最后一名。
这次的阅卷官是太子太师伍启、吏部尚书杜雄和中书令相里寒,他们都是曾经参加过科举的高官要员,甚至成绩都还不错。
杜雄自然将徐子寰排在了最后,伍启到现在也不明白赵煜晢的心思,徐家该怎么拉拢?若是不能做朋友,徐家的强大必然祸患无穷,他只能先将徐子寰排在了最后。
相里寒倒是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