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产业联动(4/5)
称作船池法,一直到21世纪都牙美利尖德州布朗斯维尔(brwnsvill)的拆船商都还在使用这种方法,至于原因吗,当然就是码头便宜,污染可控,没有沉船的风险。
听到这种方法后,许国有点后悔,因为要是早知道,他直接就用空间能力偷偷摸摸的挖几条浅沟。
当然这个无关大局,也就是多花一点成本而已。
“行,这个方案我批了,你计划一下,具体需要额外增加多少经费?”
在了解完这些后,许国又询问了一下关于旧船技术资料的整理问题,这一点上面,周昌泉做得挺细致的。
他带着许国到技术室查看了收集的技术资料,并且还展示了他收集的旧船解构样本。
对此许国感觉很满意,叮嘱他继续按照原有的计划执行后,就离开了冠军澳工业区。
至于香江史密斯模具制造公司,现在也就是一个教学培训机构,在哪里生产的东西许国完全清楚。
因为最高端的香江史密斯模具制造公司都是下订单,由许国把订单转发给他的那家神秘公司来制作,所以那边现在基本上没有必要去。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安排好香江实验室和北都实验室之间的对接问题,考虑到目前的情况,两边直接通电话线,快速传递资料这个方案肯定是搞不成了。
所以资料的共享肯定只有通过以档案的方式来分享研究数据和技术方案,当然这种分享肯定不是实时地,能确保一星期分享一次在这个时代就已经不错了。
现在许国所需要的就是实验室的记录人员,负责两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确保数据与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及时且准确的处理。
因为两边都不是许国完全掌控,都是和其它机构进行合作,因此许国很担心合作方隐瞒研究产生的关键数据和技术资料,到时非法占有自己利益,让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他打算自己招聘实验室记录人员,建立一个完全归他控制的技术资料室。
在香江这边招人倒是并不麻烦,在报纸上登了广告,很快就有具备档案管理能力的人前来应聘。
面试了几个之后,许国就确定了人选。
但是需要安排在内地的人却让许国犯了难,因为在内地招人,按照他以往的模式,是通过内地劳动服务公司来雇佣派遣员工,用这种方式来避免自身属性与内地宣传口径和运营模式上的冲突。
但是现在要雇佣相当于监工的人,在从内地劳动服务公司雇佣派遣员工,相当于请别人来监视他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