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胡无人,汉道昌(3/6)
动又极为疑惑的问了句。
张昭也仔细的看了郭玄礼一眼,才确定这老小子真不是在说反话。
难道久居八剌沙衮的郭家人,还以为敦煌是以前张义潮和张淮深时代的那种辉煌鼎盛?
对比,张昭只能苦笑一声。
“郭公有所不知,归义军早就大不如前了,如今我们困居瓜沙,西面是高昌回鹘,东面是甘州回鹘,南边是沙州回鹘,虽然还能支撑,但可以预见的是,几十年后必然胡化。
因为沙洲的唐儿男女老幼也不过就是七万余到八万人,若不加以扭转,到某儿子这一辈,或许就该说胡话了。”
郭玄礼豁然明白了,他明白这个张二郎君为什么要从敦煌来西域找他们了。
因为归义军的唐儿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一个极为危险的程度,向东据说甘州回鹘极为强大,单靠归义军肯定无法打通甘凉。
这张二郎君是想要集合西域所有唐儿的力量,重新回归故国啊!
这么一看,一股热血从郭玄礼的内心喷涌而出,这也是他的梦想啊!
不过,老年人没有年轻人那么容易冲动,已经到了嘴边的豪言壮语,又被郭玄礼给强行压了下去。
梦想再宝贵,那也要吃饭,郭家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规模,虽然不富贵,但能保住命。
如果贸然跟这张二郎君走,搞不好最后的很大可能是倒在希望的道路上。
而继续在此蜗居的话,虽然有可能家族也逐渐胡化,但也更有可能等到中原复兴,天兵东来。
张昭没有气馁,只有一点点的小失望,人老成精啊!
他想把郭家全族带走,虽然他知道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也根本不能指望中原,因为我大宋压根就没能力,可能也没想过经营西域。
但是郭玄礼不知道啊!估计他认为,跟着自己东归,可能还远没有就地等中原派兵来好一些。
想到这,张昭拿起了那本残缺的千字文,因为别的他的不熟悉。
《五经正义》这种东西就是后世中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会去碰的,《兔园策》等干脆就已经失传,但《千字文》不一样,这他太熟悉了。
“今日是与郭公初见,也未准备见面礼孝敬长辈,某就把这千字文补全吧!”
郭玄礼面上一喜,后世看来平平无奇,随便一个搜索引擎就能找到,还带着注释和拼音的千字文,在这个时代的中原地区也算比较珍惜的,更别说在西域河中。
“那就有劳郡公了,自中原动乱,商路被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