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埃普索姆”的失败(3/4)
最后有几辆谢尔曼被击中,并冒出了烟,但后面还有更多的坦克。掷弹兵们已经没有重武器了,他们只能紧紧地抓着自己的步枪。
最后,德国人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力和强大的战术素养阻挡住了盟军推进的步伐,守住了自己坚守了许久的防御阵线。
代价是巨大的。
第二天、第三天……
英国人的攻势还在继续考验着12装甲师的防线,德国人的防御体系逐渐破坏,在狼烟四起的战场上,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视力所及之处都能看到双方战死的士兵,被摧毁的武器装备也宛如死去的巨兽,死气沉沉地躺在战场上。
蒙哥马利的钳形攻势并没有得逞,由于12装甲师的层层阻隔,几乎是不要命的阻止盟军的
合围,虽然己方的伤亡过于巨大,仍然是死死拖住了盟军前进的步伐。
这场战斗足足持续了十天,双方都已经到了筋疲力尽的边缘。
付出如此重大的损失却没有取得像样的战果,这让整个盟军司令部都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
千出到卡昂南部开阔地的意图没有实现,蒙哥马利在盟军联席会议的压力下,不得不撤回了还在持续进攻卡昂城的英**队,这终于让德国人有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然而此时的德军内部,已经陷入到一种可怕的绝望当中,战斗意志还在,可心已经死了。
迈尔上校深谙用兵之道,即便他自己心中也充满了绝望的情绪,然而命令就是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便是他这个作战主官,也绝不可能临阵脱逃。
几封求助的电报早就在六月底送去了德国柏林,可无奈的是德国本土虽然一直在安抚他即刻支援,可却迟迟见不到支援的武器装备,又更何况是军队了。
作为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员,迈尔上校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来安抚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们。
他亲自走上了前线,和普通士兵们同吃同住,尽足了一个指挥官的本分。
他没有告诉驻守前线的士兵们,卡昂城的石油化工厂,已经被人炸了。
卡昂城内其实这些日子也并不安生,绝大多数平民都在防空洞中经历了心惊胆战的几天,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如他们所想。
盟军没有来,德国人没有走,化工厂的大火被扑灭了,电力和自来水似乎也恢复了,一切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城里的秩序逐渐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
德国人开始劝民众回家。
绝大多数人自然选择回到自己最后的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