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埃普索姆”的失败(2/4)
起了一场小的革命,使得位于狭长堑壕内的单个步兵一下子达到了近乎与坦克势均力敌的地位。
不仅如此,它也是当代抛射武器的先躯,就其简单性、有效性和低成本这几方面来说,与正在服役的很多武器相比,仍然毫不逊色,唯一的缺点是射程太近。
浮士德火箭弹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的爆破能力并不足以将整
架坦克炸成废铁,然而穿透力却是极强,有时浮士德只会在坦克的装甲上留下一个小小的熔洞,直径还不如一个手指粗,可这时已经有一个空心枪弹穿透了坦克装甲,喷出的金属液体便能要了坦克中人的命。
这也直接导致了双方的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德军换一架谢尔曼坦克的消耗对比。
在和平年代,很难说一条人命和一架坦克对比谁更值钱,然而在战争年代,这个比较则是毫无意义,别说一个德军士兵,即便是一个班的德军士兵,也没有一架谢尔曼值钱。
人命是数字,坦克也是数字,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德国人觉得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
盟军自然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双方之间的战斗不可避免的陷入到拉锯战的泥潭当中。
6月26日这一天,英国人以狮子搏兔的态势长驱直入,誓要一举拿下卡昂城,然而进攻只持续的半天,巨大的战斗损耗便让总司令蒙哥马利降低了心理预期。
他没有想到对面卡昂城中,那个名叫迈尔的上校居然能有如此强大的指挥能力,而那些德国人,居然是如此的悍不畏死。
整整一个白天,盟军损失了至少50架谢尔曼坦克,然而前沿阵地的推进却并不理想。
临阵换命是一件军中大忌,蒙哥马利自然也不会愚蠢到遇到困难就让自己的士兵撤退回来,而是指挥各作战部队由突进作战改为迂回包抄,妄图以钳形攻势包围卡昂。
可迈尔上校早在城中开始发生暴乱时,就严令卡昂城外各部队严守自己的战斗位置,严禁私自离开战斗岗位,一时间竟是把卡昂城周围的地区防守的固若金汤。
进攻一浪高过一浪。
双方的压力都很大,然而没有人选择退缩,只是在咬牙默默坚持着。
这就是战争。
26日对于防守在德军前线阵地上的士兵来说,绝对是暗无天日的一天。
掷弹兵们坚守着摇摇欲坠的防线,迫击炮的炮弹在树顶上爆炸,重机枪像锯条一样切割着阵地,坦克冲过来了,隆隆地穿过战壕。就在这时战线开始动摇,并且很快扩散开来。铁拳用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