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荀令留香(2/6)
。”
“另外...便是流民上了。”祢衡又补充道:“人口乃是最大的财富,主公有意继续吸纳流民入我徐州,乃是正道,不过单靠自愿毕竟太慢。之前青州流民,大半已在彭城消化。”
“除琅琊外,徐州其他郡县这几年饱经战火,早有不少田地荒芜,其中大半皆为世家所有,主公亦可让这些人自行往周边州郡招募耕农,够一定数目的,亦给与奖励,无论官身虚衔皆可。”
“哪怕不是实授,如此名利双全之事,他们必然乐意,自会上心招徕流民,对主公大计也有帮助。”
这个法子不错,王政点了点,又想到一事,沉声道:“可允许民间豪族自行招徕,可田收租赋却不可由其私授自定,必须由官府统一制定,否则...嘿。”
王政太清楚这些地主的尿性了,若是自定,必然高的离谱,流民留不住不说,反而招惹民怨。
“这是自然。”祢衡继续说道:“涉及土地的各项举措,只能论现在,不可论过去。过去收归官用、军用,分给流民的,不变。从现在起,分下去的无主之地,可给一个期限,比如一年内,本来的地主还没回来,那么土地就归分给耕种的流民所有。”
“甚好。”王政思索了会道:“本将还有一个想法。”
环视众人,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方才先生所言,人口乃是最大的财富,这话不假,可要是没有足够的土地安置,人口再多又有何用?”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既如此,这徐州的土地比例便要调整下了。”
比例?这古怪的词汇祢衡一时间没听懂:“主公所说的是?”
“土地的分别,若从价值上讲,无非良田,荒地之别;可若从所有权上论,却有官田、私田之分。”
凝视着祢衡,王政道:“颁布政令之前,先定规矩分寸,着令各郡县官署,详查辖内土地,有土地超过若干亩的,限令将超出数目上缴官有,化为官田,给其相应银钱、荣衔的补偿。”
这个若干,自然是要祢衡,陈瑀张昭三人先去沟通,划出一个合理的数字。
超出这类数字的,若是远超的基本便是徐州的大户世家了,数量自然不多,如颜、王、陈这类已投诚王政的,超出多少暂时也是无妨,而其他的同等世家,是否要交出私田,却要看他们后面的表现了。
至于超出不多的人家,基本便是中等士族,也算是有相应的补偿,当然肯定不会心甘情愿,但总好过无理强夺。
只是这条补充之后,其实已是偏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