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道家鼻祖老子(6/8)
,我无欲,而民自朴。”
“国家一旦把利益看淡了,不与民争利。”
“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国家也就会因此而长治久安。”
“但是小国寡民,其实也是老子提出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对于孩子,父母望子成龙,把压力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出现极端的新闻屡屡见不止。”
“对于年轻人,工作结婚身处压力中心却得不到理解,抑郁无助也越来越多。”
“顺其自然的选择自己的生活,这其实就是一种无为的态度。”
“所以说,老子不是让大家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努力。”
朱元璋:道德经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读道德经,可以仰观宇宙变化,俯察世事浮沉。
他曾经花费大量时间潜心揣摩道德经,终于大彻大悟。
自此以后,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他看来,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道德经有着无穷的魅力,能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隔阂。
道德经全文虽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万物的运行发展规律。
它告诉世人行事为人所应遵循的法则,指导世人应该如何去面对世界、周围以及自己。
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道德经蕴含的道理非常之广,他对其中的内容大为感兴趣。
道德经有谈到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这世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世界上最确定的本质就是绝对的不确定。
宇宙间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演化,它是最强大的力量,它驱动一切。
道德经谈到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虽然老子的认知是高维世界的,但老子的姿态是极为谦卑的。
老子认为,人最好的姿态像水一样。
水的特征是柔弱,水也可利万物,所到之处就是生命。
他兴趣最大的就是道德经的养生之术,里面提到养生就是养道、养德,清静无为。
养生就是养道、养德,离开道德修养,修身就失去其根。
因此才有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养生之道。
老子认为保持恬淡为上,知足常乐,不去追逐名利,可使精神内守,有助于养生。
“无为并不是消极应对、无所作为,而是凭借无为而有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