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迁居“临皋亭”(1/2)
章惇,这位与苏轼一生关系极为复杂的同年兼对手,在此时与苏轼还是好朋友的关系。
而那位老朋友陈慥,如今捎来了信,更是鼓动着苏轼在武昌买田定居。甚至放出话苏轼只要点头,他就可以全程代劳,并且可以靠自己的人脉为苏轼省下一半的花费。
苏轼一听大惊,殊不知当时的淮南西路,而武昌属于荆湖北路寿昌军。
这样一来,朝廷那些好事者就会加大夸大与歪曲,说自己是擅自离开安置之地到其他地方居住。这可不是小事,一旦传到京城,就会有想不到的麻烦。
苏轼赶紧回信对陈慥说,感谢他的一番好意,如果以后有幸遇到了大赦或者得到皇上的宽宥,自己或许能够做这件事。
鄂州太守朱寿昌(字康叔)来信问候,并给苏轼送来了一些酒及水果。
这位朱寿昌正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人物,其辞官千里寻母之事,曾被同时代的大文豪苏轼和政治家王安石相继撰文赞颂。
秦观,苏轼的这位学生,此时也寄来书信劝慰自己的老师。
小秦在信中说,当时听说老师突然被押解进京,远近震动,当时就从越州(今绍兴)扁舟渡江。到了吴兴,见到陈师锡、钱世雄等人,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秦观觉得以老师的人品及德行,自觉您上不愧天、下不怍人、内不愧心,自己虽然顽愚至极,也知道先生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想起往京师北上的一路劳顿、饮食起居失常,心里极为难过。等到从书信中了解到先生已达齐安郡(南齐置,治齐安县,今湖北麻城市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麻城市、武汉市新洲区等地),已经寓居在僧舍,饮食清淡但能自适,秦观的所有担忧才烟消云散了。
初到黄州,苏轼还曾与潘鲠(字昌言)、潘丙(字彦明)、潘原(昌宗)三兄弟一起出游,潘鲠的二子大临(字邠老)、大观(字仲达)从游。
潘鲠与苏轼同岁,元丰二年考中进士,潘鲠父子三人皆有诗名。
四月十三日,苏轼又与江綖、杜沂(道源)及沂子杜传(孟坚)、杜俣一起游览了武昌的西山,并题名。
有一次,苏轼夜梦游一户人家,开堂西门,里面游小园、古井,井上都是苍石。石上生长着像龙蛇一般的紫藤,枝叶如赤箭,主人说这是石芝。
折一枝放到嘴里尝一下,味道就像鸡苏(草名。即水苏。其叶辛香,可以烹鸡,故名),还稍带一些甜味。
杜沂还给苏轼带来了“酴醾花”、“菩萨泉”两种酒,苏轼与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