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3/11)
…小什么?小学吧。”朱棣随口说,#34;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后面似乎还有那研究生。#34;
“都是以王安石的学校体系。”郁新点头。
#34;虽说是教育公平,”老朱此时疑惑道,#34;这兔朝,看上去也没有那么公平呐?那学区房,不是一看便明白,一个地方有个好学校,那个好学校附近区域,有房的人,便可以进去读书。#34;
#34;如此说来,一个学校只要有个大儒坐镇,那附近的一圈房子的价格,价格岂不会比那没有好大儒的地方变高?#34;郁新敏感道。
朱元璋和朱棣陷入了沉思。
#34;这岂不就是用钱换入学名额……还有那择校费,想来也就是更贵一些的束修了。#34;
“那最后的摇号是不是比较公平?”朱楠插嘴说。
#34;不!#34;当场跳起来的是谁,是朱棣这位非酋转世!
接着,他缓了缓。
#34;那摇号,定也是有规则和前提在的。只要有规则与前提,就会有人用钱用人脉,来降低它的门
#34;这样说来,#34;郁新,#34;岂不就没有所谓的公平了?#34;#34;所以,只能做到最大可能的公平。#34;朱元璋道。【所以从教育资源的公平、到教育成本的公平、再到教育上升通道的公平全都要辩一辩。
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做不到从婴幼儿开始就双语、甚至三语教学,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私立学校意味着高昂的金钱。许多人抨击学校内减负=课外加负,素质教育=西方贵族精英式教育的源头就在此处。
我们对于罗马人而言,全都是牛马。
而总有
人比我们更罗马,所以我们不能从罗马人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要站在弱势者的立场,去争取最大范围、最大可能的公平。】
这一段的内容,大明的皇帝文武,也有很多听不懂的。但神奇的是,他们却完全明白了,后辈要说的是什么。
作为既得利益者,其实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共情那句“罗马牛马”。罗马当然不会共情牛马。
只有金幼孜,一时有点痴了,在那边小声说:
#34;若是人人这样想,也就是大同之世了吧。#34;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为什么国家要为西部地区倾斜各式各样的政策支持。
我们经济上追求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放在教育上也是一样的。他们不该天生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