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总结及请假(1/3)
这一卷的字数写超了一大截,原本大纲估计的25W,结果直接飞到40W去了。
看来越往后期,在没真正动笔之前,是没法很好地估计收线所用的篇幅的。
所以完本的字数预期也得上调,从300W变成310-320W的样子,而且之后,估计还要更加注意篇幅的问题。
分享一个最新感受:稍微拥有一些写作经验后,我越来越意识到每卷、每章的写作字数并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种“成本”(这里不是读者的付费成本,就是说的作者的写作成本)——每一次更新,我得拿着这固定每几千字的“燃料”或“子弹”,让剧情往预期的方向推进预期的距离,否则一旦拖沓叠加拖沓,整个大结构的把控就会变得非常难受,就如水会让燃料和子弹受潮一样......
“新月”这一卷,其实,按照签约前最初的构思,这已经是最后一卷了。
对,这本书其实已经完结了,养书的别养了啊可以宰了(划掉)。
如果是都市文娱题材的一般大纲结构,主角一路推进,到最后一个/数个世界最顶级的赛事上登顶,基本上就走完主线了。
剩下的话,再用个 />
完美。
不过现在的情况显然不是都市文娱小说,有好几个最初就设计好的大活还没开整......
所以实际第五卷分割的节点,是在这个“原先文娱题材的收尾5-10章”之前,这个分割方式和之前的每一卷不太一样,以往卷与卷之间有一个大转场,所以尾声的情绪余韵释放更多,画面结束感强一些,而第五卷和下文是直接连着的,没有转场。
所以不排除有人可能觉得收得太快了,如果有这种感觉,那估计是分割点的变化导致的,不过没关系,还有下文呢。
当然,大家还是完全可以将第五卷结局视为一个《旧日音乐家》完结的 />
然后还是按照惯例聊聊马勒的《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
和书中类似,这部交响曲的创作时间,也是在世纪之交,工业浪潮下的1901-1902年,或人文思潮中那个延续性的名词,“世纪末”。
这段时间对于马勒的艺术生涯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因为,他人生中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值得一提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反犹思潮。
与范宁在本卷的“登顶”结局类似,20世纪初,是马勒的指挥家与作曲家地位逐渐登上顶峰的时期。
但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