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真的可以吗?(5/6)
。
这一百多稷下学宫第二批学子完成学业,各部为了三十个山东两路之外任职的人才,头都打破了。
“科举经过殿试,吏部考核,就能立刻为官,太学至少要经过一年的学习,从朝臣们日常的评论,经历太学以后的学子,大部分应该比科举进士走的更远!”
乔淑云看见朱琏脸上的神态转晴,自己也挺高兴,抛砖引玉的比较。
“靖王看法不一样,太学结束学业或许在为官初期能占据洞悉政治改革的方向优势,比科举官员更有眼光,但是未来的仕途之路,还是取决于他们能否踏踏实实做官!”
宰相起于郡县,这是李敬对李纲的提醒,乔淑云想找几个人去看看,到了山东巡查的李纲究竟能不能静心对州县的政治格局,治理方式进行研究。
不过李敬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宗泽昔日在大名府,在山东为官施政,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很欣赏。
感慨脱口而出。
“大宋的宗泽,还是太少了!”
“话不能这么说,宗帅昔日能沉下心在地方深耕,那是因为碰上了太太上皇身边尽是国贼。当下潜心造福黎民的官员不少,皇室宗亲有赵不试,赵鼎,昔日的科考入仕途的还有辛赞,李邈,李光等一大批朝臣,靖康武三军将领兼职或者转职治理地方的,不计其数。”
身边汇集一帮能臣,基层一群实干家。
朱琏还在渴慕人才。
相比当年人才荟萃的仁宗皇帝,也不过如此。
若是远征西域,不会耗费太大的国力。
….大宋盛世可期待。
乔淑云决定趁着出征西洋之前,派出精干笔吏,针对朱琏所提这些地方官员,做一个专访和核查。
这个提议,让朱琏大感兴趣。
李敬几次提醒他,不管什么改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各种监督的方式要结合起来。
巡视组也要流水不腐、
盯着这帮当官当吏的摆正心态。
这国家治理起来事半功倍。
两人顿时商议起来,尤其是对于山东两路和河北东路,李敬,关胜,种彦鸿麾下的将领兼职官员,一一核查。
直到赵柔嘉下课回来,恭恭敬敬给母后请安,叙说今日课程。
“女帝,今年秋天,想不想跟着李敬一起远洋?”
“真的可以吗?
赵柔嘉眼睛盯的老大,今年若不是登基,她都想让李敬派船带她去南海边上沙滩玩。
“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