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真的可以吗?(4/6)
问赵桓要诏书,也承认自己有找过赵构,赵佶,希望赵瑾继位。
她不得不这么做。
因为她已经察觉朱琏怀疑到她。
因为金人刺客居然在大殿之日,谋划刺杀李敬,朱琏,赵柔嘉。
因为刑部联手大理寺,极可能查到了蛛丝马迹,说不定会因为赵构,因为秦桧,牵连到自己身上。
拥立自己儿子和勾结金人忤逆,她必须要选一项罪名承担。
朱琏表面上饶恕了朱慎妃。
朱慎妃知道,昔日比亲姐妹还亲的情谊断了。
她不知道的是,朱琏心痛的彻夜难眠,在临闾关赵桓传位之前,她从来没想过赵柔嘉继位。
听说朱慎妃北狩产子,还叮嘱出征的李敬把人救回来。
这样大宋传承有序。
“天家无亲,争储之事历来就是腥风血雨,当此金人有意挑唆,靖王和宁王举措得当,已经让此事没有给大宋和赵家造成太大损失,不值当生气!”
乔淑云知道朱琏挡了刑部继续的追查。
也挡了大理寺要请朱慎妃协助办理桉件。
还让她带着赵瑾回到临海居,身边侍奉的女官也一个没少,一个没换。
….没想到朱琏现在提起赵瑾,还是带有讥讽的语气。
“李敬说过,未来几年的大宋未必风调雨顺,各种天灾**都要防范于未然,远洋之后,除了定期派船舰回来报讯,还要做最坏的布置!”
生气归生气,朱琏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先来。
汴梁的刺杀,所有人都没想到金人如此疯狂。
李敬却想到了,一番布置,别说金人刚有异动,把武器拿出来就被发现。
就算是冲到临街,恐怕也会把顾无忧当成新帝。
这种事前思量的方式,对赵金儿,对宗泽,对朱琏自己,都触动很大。
一边说,朱琏一边示意乔淑云跟她走。
“汴梁城恩科和更名太学的稷下学宫同月先后在汴梁开考,学子们先考科举,后考太学入学考试资格,太后你说,要是两榜都得中,学子是愿意参加殿试,还是愿意入学太学?”
决定跟随李敬远航,朱琏心里也是沉甸甸的。
想起梁扬祖提议太学和科举同时开考,太学不需要各路,府初试成绩,李敬撺掇她搞成学子的盛会,把三司吏员考试也放在张榜之后,顿时笑容满面。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百废待兴,大刀阔斧改革的大宋实在太缺人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